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君子玉言/团聚之年\小 杳

2024-02-14 04:03:0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春节的春田花海。\作者供图

  春节期间,人们不远千里万里的奔波,不惜身体疲累资金花销的奔赴,不捨昼夜时长的劳顿,就是为了一个家人围坐一起的团聚。

  团聚,简简单单两个字,涵盖了过年的最大意义。

  儿时,父母长辈健在,儿女承欢身边,亲人天天在一起,过年对于小孩子就是吃好喝好玩好。那时我们不懂父母的乡愁,他们因戍边远离故乡,远离老母乡情,每一个过年对于他们其实是不圆满的。我直到长大成人,才懂得他们过年的这份特别乡愁。

  那时,每到年前,外婆舅公就会从老家寄来不少吃食,年糕、香糕、梅干菜,还有做甜酒酿的酒麯。年糕很重压分量,特别费邮资。但外婆舅公从来不惜费用年年寄。南方人,没有年糕怎么算过年呢?上海的姑姑还会给我们寄大白兔奶糖、精美的年历卡。我们家的“年味儿”虽有因地制宜的当地特色,比如油炸的面食,南方味道也占了相当比重,炒年糕、虾油鸡、梅菜蒸肉、酒酿丸子。周边的许多家庭也差不多如此,比如胡叔家的川味腊肠。来自天南地北的军人家庭,大抵如此。

  这些东西,对于我们无非是好吃的之一;对于父母,应是五味俱全的乡愁吧。有趣的是,后来我们长大成人,无论到哪里,对于老家的味道却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并且年纪越大,味蕾对故园味道的敏锐越“刁钻”,依恋越“返祖”。莫非舌尖上的乡愁会通过基因遗传吗?

  经历了太多不可抗的相隔,太多的不确定性,人们对于团圆产生了强烈的执念,期盼团聚,珍惜团聚,留恋团聚。

  然而,团聚总是受制于许多条件,路途太遥远,假期太短暂,人潮太挤……若人在国外,国际航班太少、票价太贵且一票难求……小宝回来不过短短一周,赶上南方雨雪交加,车流人潮淤积,行程受阻。外婆心疼外孙,只好取消南行。因此,这个龙年的团圆,只能算是一个小团圆。类似这样一些因素,团圆便更加难得,令人不由得且团圆且珍惜。年三十跟母亲视频电话,听到母亲的声音,我不禁泪水盈盈,不敢看母亲。

  二十多年前,我曾写过一篇有关春节团圆的文章,发表在报章上,不久还被《作家文摘》转载。我的同事在报亭买报纸看到后转告我,说她看到泪流满面。那是我们家族最齐全的一次过年,九旬外婆还在世,也是父亲此生最后一个春节,四代同堂。后来又一轮的四代,一大家子同堂团圆的日子却没办法成行。我们只有以一次次的小团聚,聊解母亲的孤单。再下一代,枝叶散布国内外,大团圆或许更加珍稀。

  然而,无论大团圆还是小团圆,只要是团圆,家人坐在一起,互相看着彼此,无疑是一家人最好最有效的治癒,无疑是人生最大的福分。

  年三十从早晨开始忙着发送回复拜年问候短讯,家人围坐吃团圆饭,天南海北的亲友寄来的年货,凑成一桌。岭南的盆菜,东海的黄鱼,西北的羊肉,东北的粘豆包……春晚不知演了些啥,作为背景音衬托气氛还是很不错的。年初一早起包饺子,在馅料里放了颗桂圆肉,包了三只含桂圆的饺子。搛起第一个饺子,第一口就吃出了桂圆。一春元始,贵气圆满一一至。这饺子吃得lucky。

  晚上到梅兰芳大剧院看京剧《龙凤呈祥》。大厅布置红红火火,京绣的龙图福纹,百鸟朝凤,华丽精美。锣鼓响起,名段详熟,是老北京的“年味儿”。这种“国风”元素的年,小宝从未体验过,很是喜欢。

  然后又是国外,又是岭南。隔着屏幕互相感受东南亚的阳光薰风,岭南的花香鸟语,匆匆相聚,匆匆别离,之后又是长长的惦记,长长的期盼。

  岭南午后温热的煦阳中,走在花田间,投喂羊驼、小鹿、小兔子。看着小动物们嘎吱嘎吱大口吃白菜、吃胡萝卜、吃青草,居然超级解压,居然也是一道治癒系,不知不觉晒得满头大汗。母亲在家门口拍照发过来,背景是小桥流水;小宝从异国拍照发来,短裤短衫,背景是东南亚的阳光鸽子。天各一方的亲人们分享着此时此刻,此情此景。

  过往承载一代又一代人的春节团聚,留存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总是觉得留得还不够。如今,我们可以用更多的方式记载下来,漫漫亲情友爱,漫漫感念留恋,还可以抒发在文字里,留在“大公园”,在我们还沉浸在过年气氛时,记录下这个温润的团圆年。

  有此团圆,万事皆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