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东西走廊/廿四小时燃灯的图书馆\海 龙

2024-02-14 04:03:0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有三十多个图书馆,其中最有名的是巴特勒图书馆。这座图书馆由一九○二年接任的校长巴特勒发起建造,是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系统中最大的单体图书馆,也是学校规模最大的建筑物之一。

  巴特勒图书馆宏伟壮观。初进校园南望,就可以看到这栋宏伟的建筑,它几乎横跨了整个校园,可谓一个实实在在的精神支柱所在。学校其他图书馆都有作息限制,唯巴特勒图书馆主体阅览室二十四小时开放,一年中除了法定节假日外差不多开门三百六十天,它像一座不熄的长明灯,使人振奋。

  宏观地看,巴特勒整座楼就是一个大阅览室。这里面还有一些宝藏和馆中馆,包含珍本善本书和手稿库,里面存有各种罕见版本的古书、奇书和名人手稿。比如说,跟中国近代史有关的顾维钧秘件、张学良日记和信函、宋氏家族书信、乃至于陈公博一生私件和很多秘密文献的原件都存在这里,它们都是世上仅有独一份的。除了阅览室,这里还有十多层的恒温恒湿和妥善保存的书库;几百万本书,师生们需要随时唾手可取。除了藏书量大,馆内还有各种小型空间,供二人或小组讨论或写作之用。六楼的阅览室存有很多古董书,有不少中世纪和莎士比亚时代的真正羊皮纸封面的巨册,开本像是报纸般大,看一下出版年,是一四○○到一五○○年间的。那些书属于典型的善本书应该放在玻璃柜里面了,可是它们就被普通陈列着,让人随意瞻仰翻动和欣赏─那时候欧洲造纸和印刷业大约刚开始兴起不久,这些古书纸面很厚很有质感。所幸那时化学技术不发达,古人只能用最有机方法造纸,所以这些古纸今天摸起来虽有点糙但经历几世纪岁月的爱抚,仍然柔韧纸色如玉,古印刷机字母字模居然看起来也是崭新。

  这座图书馆的特色是廿四小时阅览室。它的阅览室天庭足有数层楼高,常年灯火灿烂召唤着学生学者们。天花板这样高让人看来的确有点奢侈甚至浪费,因为按照现代人实惠的设计,这样广阔的空间大可以再造三到四层楼,里面该能加坐多少学生。这样“浪费”着有点太不现实啦─可是当年的设计师们不这样想,今天来访大部分观者也不这样想。据图书馆人说,这是哥大的脸面和它的名片,要的就是这种奢华亮丽和不惜工本,要的就是让人眼前一亮。

  三十年前读书时我受益于斯地久矣。特别是美国逢年过节的日子,所有图书馆和公共空间都关门,洋节跟我们大多无关;这空旷的日子,有巴特勒的阅览室,在纽约的我不孤独。在此教书后,我仍然时常光顾它忆苦思甜。这里学生有个传统,夜里两三点就寝是家常便饭,晚上十一点正常睡觉者在班上几乎都不好意思承认。学生大考季我有时去浏览一圈,看到那里到处是苦读的人;有晚来者在那儿找不到位就干脆席地而坐。更有连铺盖大衣都拿到那里连续打通宵者。

  美国式培养小学中学玩,但到了大学还真拼命。我们亲见一代一代懵懵懂懂的毛头孩子从这里走进走出,成了社会栋梁。这廿四小时阅览室的功劳是不应该被忘记的。据统计,哥大有诺贝尔奖得主一百零一人,相信其中不少人是应该感怀这里不夜的阅览室的。

  哥大的校训是“In thy light shall we see light”,直译就是“用你的光,我们可以寻找更多的光明”─这是多么富有寓意又真实的写照。这里,照亮长夜图书馆的光就像辉映我们前行的火炬或不熄的燃灯,引领学子们去找更多更亮的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