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人与事/拜晤金庸先生\学 勇

2024-03-19 04:03:0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上图:嘉兴一中内,金庸亲题诗的方碑。下图:题字签名版《笑傲江湖》第一集,题字:“德馨学弟留念 金庸 一九九一、十二月”。\作者供图

  闻知张德馨教授在港讲学结束行将返回杭州,金庸先生马上打电话慰问,并邀他来家里相聚。张教授不愿打扰先生,再三谢辞。金庸先生说:“我是令尊大人的学生,我们是师兄弟,理应相见的。”语气中透着亲切,令张教授再难推辞,于是双方商定当晚即晤面。那一天是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七日,星期六。

  金庸先生是浙江海宁人,生于一九二四年三月十日,本名查良镛。一九三六年他从家乡小学毕业,考入曾培养了茅盾、郁达夫、赵万里等前辈名人的“浙江省立嘉兴初级中学”。成立于一九○二年的嘉兴府学堂即是该校前身,百馀年来学校几经更名,最终成为当代的“嘉兴一中”。查良镛入学时的校长张印通先生,在当地极具声望。查良镛天资聪颖且勤奋好学,却在读中学时即遭遇人生危机,幸亏张校长施以援手他才逃过一劫。一九八六年四月嘉兴一中首次举办张校长纪念活动,金庸专门发来电报说:“张印通老师是我恩师,对我一生教导嘉惠良多,数十年来时时思念,不敢忘怀他的恩德。”张校长的长子便是张教授,执教于浙江大学计算机系。

  傍晚,张教授来到太平山顶的查府拜晤金庸先生。先生十分关切地询问张校长晚年的生活境况,接着又回忆起一九三七年秋后日寇逼近嘉兴、张校长率全校师生迁移去浙南山区战时办学的往事。那时的查良镛只有十三岁,个子小,背了行李长途跋涉,常落在队伍后面。张校长前后来回地巡察,每看到查良镛的状况,都会关照高年级同学帮助他背行李。

  一位曾与查良镛同年级的校友也携妻到访,金庸先生与其共同追忆碧湖镇“龙子庙”的战时课堂,以及“胡公庙”的男生宿舍。那时他们每日粗茶淡饭,草纸钉一钉就当笔记本用,却受到了极其优质的教育。二人情不自禁,同声高唱在碧湖唱的歌儿,一曲接着一曲,仿佛时光倒转,回到了他们的青春年代。张教授也是嘉中校友,却唱不了那些歌儿──他是抗战胜利后才入的学。张校长带领师生们离开嘉兴时,他年仅七岁。校长顾不上安顿家眷,只托人捎口信给妻子,嘱她携全家到百里以外的新市会合。张教授记得自己同弟弟被人用担子担着,与母亲及两个姐姐随师生们一起迁移,记得在路上遭敌机轰炸、扫射,还记得十二月在碧湖镇落脚后,春节刚一过校长便安排家眷去上海投奔其妹,以便自己全心为学校工作。但因为在碧湖镇住得实在太短,张教授记不得学长们唱的那些歌词了。

  金庸先生提起了嘉中教他英语的徐珏珉老师,这一位张教授倒极熟悉,他自己也曾修过徐老师的课。

  先生以大闸蟹飨客。见张教授从蟹钳中取肉很费力,先生便和蔼地建议他只吃蟹肉、蟹黄、蟹膏就好,蟹钳不要吃了。

  一桩碧湖往事令先生难以忘怀,他说起自己在壁报上发表的《阿丽丝漫游记》,那是讽谕训育主任的图并文。上头教育厅特派的训育主任沈某人,专横跋扈,实际权力大过校长,动辄训斥甚至威吓学生,很不得人心。看过《阿丽丝漫游记》后他气得浑身发抖,要将作者查良镛开除。如果真的被学校开除,不但会失去继续求学的机会,连吃饭、住宿也将发生问题。

  先生接着说,张校长从中斡旋,想以“记过”的方式处分他,从而化解此事。可训育主任不依不饶,非开除他不可。于是张校长将这件事拖搁了下来。直到期终考试完毕,暑假开始,张校长才把他叫到办公室,交给他三样东西。先生扳着手指,一样一样数了起来:“一张本学期的成绩单,一张公费证明书,一封张校长写给衢州中学校长的亲笔信。有了这三样东西,我即可转学去衢州继续学业。若不这样办,我就会被开除,没有哪一间学校再肯收我,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查良镛了!”先生眼中闪着泪花。

  先生的父亲曾经前往碧湖看望他,张教授好奇查父是不是与张校长见了面呢?金庸先生说没有,并以此为憾。

  时间很晚了,客人起身告辞。临别之际,金庸先生将亲笔题字签名的《笑傲江湖》赠与老校友留念。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