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灯下集/《明末清初戏曲“独重节烈”研究》——一部守正创新的戏曲理论书籍\刘勇强

2024-04-01 04:02:5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张惠著《明末清初戏曲“独重节烈”研究》。

  《明末清初戏曲“独重节烈”研究》通过对明末清初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戏曲节烈现象进行系统的全面梳理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该时期的文化特色,还揭示出戏曲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在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兼具全面性、系统性、文献性和创新性。

  贞节是中西方共有的社会文化现象,这一现象在古代中国尤其是明清时期尤为凸显,与此文化现象并生的明清戏曲不仅留下了史料的痕迹,更在明末清初这个特殊时期担负起特殊的使命。本书在爬梳明末清初戏曲浩淼的资料后,抽丝剥茧梳理和探讨这一社会文化现象,既从文字学和各大典籍中钩沉这一概念的流变,又广泛参酌历史、社会史、文化史对明末清初戏曲“独重节烈”这一问题作出合理解释。因此本书不惟是古中国反观自身,也是西方了解古中国的一扇视窗。本书从史实中求史识,其中较为突出的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通过辨析贞、节、烈的不同概念和等级,对明末清初的相关戏曲作品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和分析,并将这些作品放置在了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进行考察。在明末清初天崩地裂的时代,救世与反思成为一股强劲的集体思潮,亡国之痛使得人们纷纷将责任归咎于崇祯、党争、贪腐官僚、无能将士以及“守内虚外”的策略等。而身处这一时代洪流中的剧作家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认为,明代中期以后的戏曲“事取凡近而义废劝惩”,过于张扬艳情、鼓吹灭理,在演出的潜移默化中加速了礼崩乐坏的进程,最终导致了亡国。剧作家们认为被乐毁掉的东西也能用乐来恢复,因此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来拯救日渐颓靡的世风,“有心者因势利导,作逢场之戏,为救世之针”。此外,明亡之后现实中臣子的种种变节使得表现“忠臣”流于空泛虚伪失去了公信力,而社会上普遍践行的“贞节”由于其真实性赢得了尊敬,因此表现“贞节”“不特可励阃范,亦可以愧士子之怀二心以事君者”。这两点都深刻反映了明清易代后社会观念的巨大转变,尤其是“主情”文学思潮的中落与更张,成为明清文学史上一大谜团,而本书的研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是借助史书对“儒林”“遗民”“遗臣”“贰臣”“夹缝人”“奸臣”的界定,通过对比这些不同身份、不同立场的戏曲作家的节烈书写,揭示了节烈观念在明末清初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遗民”、“遗臣”表现贞节是应有之义,然而“贰臣”、“夹缝人”也积极地参与进来,在于他们正遗失“节”,感慨遂深,通过“贞节烈女”面貌展现的形象成为了一个“平行自我”,符合了心理学“补偿”机制。“奸臣”作家剧作中不但不写贞节,而且出现比较特别的变节和投机现象,这种回避正说明了此期“独重节烈”蕴含深意。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能够进入正史的“儒林”之士,不但人数绝少,而且是“与一代政治相表里”,关乎世道人心者甚巨的典范人物。因此作为“儒林”正统命脉的王夫之,能够以戏曲这种“小道”、“小言”为载体,以贞节烈女为表现对象,对于拯救世道人心具有重要的垂範意义。这些考察揭示了当时不同剧作家的微妙心理,深化了历史认知的细节。

  三是作者采取独特的研究架构,深刻揭示了戏曲作品在传播和接受过程中与读者、观众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戏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本书不是以传统的戏曲个案、戏曲总集或别集,或戏曲艺术等角度入手,而是聚焦于明末清初戏曲“节烈”这一主题,通过深入分析揭示了这一时期戏曲创作的独特风貌和社会文化背景。英国历史学家伯林爵士指出有两种研究模式,一是围绕一个中心主轴,创建一个严密理论架构的“刺猬型”,一是观察入微,从不建筑大的理论架构,思想微妙,多元发散的“狐狸型”。本书属于“刺猬型”研究,从一个长的历史跨度将数百部戏曲作品归纳于一个普遍而具有统摄作用的原则,对这个领域的问题进行全面研究,构建连贯而条理明晰的体系。这种以主题为中心的研究方法,不仅使得本书在戏曲研究领域具有独特性,同时也为我们理解明末清初的社会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作者还深入探讨了戏曲作品在传播和接受过程中与读者、观众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这种互动如何影响了节烈观念的形成和传播。对于“独重节烈”这个问题,本书引入“凝视”(Gaze)理论进行观照,又参考行为经济学“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予以解读,不仅拓宽了戏曲研究的领域,同时也提高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本书的独特价值意义更在于对戏曲与社会文化关系的深刻揭示,指出明末清初的戏曲作品通过褒扬节烈来激励世人,体现了戏曲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在维护社会道德、传承文化传统方面的重要作用,但它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和退潮揭示出戏曲在反映和塑造社会观念方面也具有复杂性和局限性。这一探讨对于我们全面理解戏曲的社会文化功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总之,《明末清初戏曲中的“独重节烈”现象研究》是一部具有独创性和领先性的学术著作。它不仅全面深入地剖析了明末清初戏曲创作中的“独重节烈”现象,揭示了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心理和经济规律,同时也为我们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对于戏曲史研究、文化史研究以及伦理史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