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君子玉言/恋恋亲情\小 杳

2024-06-19 04:03:0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故乡的竹林杨梅。\作者供图

  旅居国外的妹妹回国探亲。我与妹妹上一次相聚还是二○一八年的端午节,中间因各自公务缠身,又加上疫情三年,一晃分别整整六年。本想趁端午假期回去,因公务繁忙又延宕至周末才匆匆赶回老家一聚。

  近年老城周边建起许多可游可坐的好玩去处。我们与姐姐约好,搀着母亲打车到一古镇书吧走走。书吧位于古镇一个口袋公园里,公园内曲径绿荫,莲塘小荷,刷身份证进到一座小楼,二层楼面,一层四边书架,摆满书籍,鲁迅的、季羨林的都有。中间长书桌和椅子,有一台电脑可查阅书目。二楼是一个小书场,可听报告讲书。楼内还有空调,冬暖夏凉,风雨不误读书事。

  母亲在书吧看书休息,我们沿荷塘小桥走了一圈,拍拍照。六年前妹妹回国时我们就这样带着母亲,边看景边拍照,很是开心。不觉流连到下午两点,又打车到另一古镇,坐在河边喝茶吃点心聊天。姐姐说我坐高铁赶来,一天没好好吃顿正餐,要安排晚上一起吃饭。但母亲有点疲惫,我们还是陪老太太回家。

  又是杨梅季。母亲买好了仙居杨梅等我回来吃。本地杨梅也就在这几天集中上市。杨梅这东西时令性太强,成熟可摘就三四天功夫,并且一定要大太阳,一旦淋雨就容易黴烂,不能吃了。摘下后也不能久存,放一天味道就大为逊色。长久保存的方法不外乎泡酒做杨梅烧、用冰糖煮杨梅饮。但杨梅本身的鲜美,就是无任何加工的本味。所以,每个杨梅季回来,我一天到晚以杨梅当饭,不停地吃。努力吃了一天吃完,母亲怕断顿又去买,后面姐姐又从杨梅节上买来本地杨梅、表姨再拿来两篮,带上回京……每年的杨梅季皆如此。

  故乡的杨梅自古有名,宋代杨万里曾记“梅出稽山世少双,情知风味胜他杨。玉肌半醉红生粟,墨晕微深染紫裳”。周作人客居京华时也对故乡的杨梅念念不忘,“不佞去乡久,对于乡味无甚留恋,唯独杨梅觉得无可替代”。杨梅也是一个回家的理由,杨梅红了,游历在外的孩子该回来吃杨梅了。夏天虽热,但她用杨梅这样的美果来安抚我们的眼睛和味蕾,讬寄我们的乡情,一边挥汗如雨,一边大快朵颐。

  妹妹很快又返程了,我送妹妹上网约车。隔着桥头,看见母亲站在家门口张望,妹朝母亲招招手。我不敢看妹妹,只怕姐妹泪眼相对。

  六年过去,经历了疫情阻隔世事难料,心情有些不一样,景新人老,人心物事皆沧桑。姐妹之间更亲近,只叹相聚时间太少太短。对于八旬老母亲,余下的人生里,又有几个六年⁈也是不敢去想,又不得不想,每每想,每每忍不住流泪。

  次日姐姐带去竹林行山。这里是晋代谢安隐逸二十馀年的地方,他也在这里应征桓温的军中司马,东山再起。竹山海拔四百多米,坡度和缓,很像香港的家乐径,满山翠竹清幽,溪水潺潺。至高处有一道三叠瀑布琮琮,形成一汪小石潭,名曰“雪花潭”。炎炎烈日下,修竹密林绿意葱葱,潭水清澈沁凉,爽心悦目。虽然久不行山,汗如雨下,稍微歇歇也就好了。若是待上半天,吹吹山风听听竹语,必甚惬意。

  回程路上,偶遇二都镇杨梅节,老农们摘了一篮篮的杨梅摆在路边售卖,八元一斤。新鲜的杨梅,圆润饱满,殷红多汁,忍不住又买。这里的春晖中学也是丰子恺、朱自清、夏丏尊等执教过的地方。

  母亲找来一个大竹篮,我把两小篮杨梅捡进去,带回北京。母亲又装了一小盒让我路上吃。表姨开车送高铁站,我凭经验以为时间还OK,忘了从停车场到进站口有一大段步行天桥,拖着箱子、背着背包、提着杨梅小跑,安检时听见广播说“开往北京的××次停止检票”──就差一分钟,完美错过高铁和一等座。不顾汗水流进眼睛里,急忙上网改买上海到北京的高铁票,这一段短途由工作人员带上车补票,站了四十多分钟到上海。没想到临时抢的京沪高铁票,是所有班次中速度最快的一趟,暗自高兴。全程只在南京停一站,直奔北京,子时前到家。

  虽然有一点经济损失,也折腾一番,但我并不纠结。表面看似有得失,冥冥当中或许都是最好的安排。

  人生漫漫,前半生是加法:得到成长、得到知识、得到见识、得到圈层……后半生是减法:健康的衰减、行动力的衰减、交际半径的衰减……在加法过程中,我们获得的增益构成思想和阅历的丰盈,足以让后半生不至于太枯燥乏味。人生的丰俭,既是一个自然规律,也是一个自主选择。有家回,有母亲姐妹亲人可见,多好!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