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徽之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他的书法与父亲齐名。王徽之才华出众,却生性落拓,平时不修边幅,遇事不拘小节,常常随性而为。
关于王徽之,被世人熟知的一个故事是雪夜访戴。王徽之住在山阴县时,有一夜下大雪,他一觉醒来,叫家人拿酒来喝。眺望四方,一片皎洁,王徽之突然想起友人戴安道,立即乘船到戴家去。船行了一夜才到,走到戴家门口,正欲敲门之时,王徽之顿了一下,立即转身,原路返回。众人皆不解,既然来了,为什么不进去?王徽之说:“我本是趁着一时兴致去的,兴致没有了就回来,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乘兴而来,兴尽而归”这个典故便流传下来。
还有一则有趣的小故事。王徽之有次去拜访雍州刺史郗恢,他去的时候,郗恢还在里屋小睡。王徽之在厅里吃茶等候,留意到厅上一张珍稀的西域地毯,问郗恢的手下:“阿乞(郗恢)从哪儿得到此物?”问完也不等手下回答,便命自己的随从卷起地毯送回家。郗恢来到厅上,发现地毯不见了,于是询问王徽之。王徽之随口回答:“刚才有个大力士背着跑了。”因为素来了解友人的性情,郗恢自然知道此事乃王徽之所为,却也不再追究,就当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王徽之种种放旷之举让人忍俊不禁,同时也心生佩服,暗叹不愧有魏晋名士之风。但在这些趣闻背后,有一个重要的部分不能被忽视,那就是与之相交者的态度。
一个人放旷,另一个人就要有雅量。否则,上面的故事恐怕会有截然不同的结局。所以说,放旷与雅量一般来说同时存在。如果说,放旷是一种可贵的性格,那么雅量就是一种更难得的品质。这正是魏晋士人们所追求的内在涵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