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楼下的玉兰树花开正好。\作者供图
咨询北京医生的意见后,全家商议还是把老妈接到北京治疗。我再次飞回家,姐姐已接妈妈出院,并整理好了来京物品。次日与姐姐陪母亲坐高铁返京。
江南小雨濛濛,最高气温与京城差不多,但体感要冷一些。母亲住院十六天,出院后还是很虚弱。
周六十点阿量弟来接,提前申请了绿色通道,轮椅推上站台。湿寒的风从四面吹来,阿量把自己的外套脱下给母亲盖住腿,说等姆妈病好了,再来接姆妈。
我和母亲、姐姐各一个商务座,服侍母亲坐下躺好。母亲嘱把窗帘拉起来,看看沿途风景。早开的油菜花、樱花一簇簇,在高速飞驶的列车外如一抹画笔在天边涂鸦。春天从南到北,在大地上一点点明媚起来了。看着母亲衰弱的样子,一阵阵心疼;想着可以得到最好的救治,又满怀希望。伺候母亲喝水吃东西、去洗手间,偶尔跟母亲聊几句轻松的话题,母亲脑子依然很清楚,思维依然很敏锐。感谢高铁商务座,平稳舒适,还能预约温馨服务,带领接送站。
傍晚五点,抵达北京。家人已备好轮椅在站台等候。出了站,漫天鹅毛雪,飘飘洒洒,落在迎春花丛上。北京城区整个冬天不见雨雪,妈妈来了,吉人天相,雪花欢喜。
洗手间设施改造了一下,轮椅也买好用上。给母亲布置的房间,窗外一棵玉兰树,正在盛放。满树满枝大朵的洁白花瓣,躺在床上就可看到。我问妈妈:好看吧?看花心情会好些。妈妈说:嗯,好看!
姐姐给母亲买来各种水果,先生变着花样炒菜。母亲胃口还是不好,我们劝母亲吃下一点是一点。我成了母亲的半个保健医生,给母亲吃益生菌、吃复合维生素B+B12等。
医院的病理报告出来了,根据医院定性,把母亲的情况提供给DeepSeek,问下一步该怎么治疗?它列出一套清晰又详细的参考意见:一、治疗方案的核心考量:1.分期与术后病理评估;2.患者的耐受性。二、术后治疗策略:1.辅助化疗──局部化疗、全身化疗;2.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新型联合疗法;3.放射治疗──辅助放疗、姑息放疗;4.个体化精准治疗──靶向治疗、基因检测。三、特殊情况处理……四、多学科协作与随访……不同方案利弊对比……最后总结:优先方案一二三、保守方案一二三。
凌锋教授嘱咐,“要做一个聪明的患者家属”,这样可以和医生有一个很好的沟通,比较容易达成理解和共识。至于用什么治疗方法,要全面评估、多方咨询、优中选优。患者的身体素质、认知和心态也非常重要,比如对于疾病的恐惧心、对手术的耐受性,都会影响治疗效果。最好的治疗是:先受罪,后不受罪。从医生角度,一定要将心比心,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去对待。
凌教授的一番话令我感动不已。优秀的医生也是心理疏导师,不仅医治疾病,也给人治疗疾病的思考方向和信心。
母亲说,帮我洗个澡吧。我搀母亲坐在卫生间櫈子上,试好水温。这是我第一次给母亲洗澡,我突然发现,母亲变得这么弱小!身体变得小小的,头也变得小小的。苍苍白发稀少疏薄,揉搓冲洗几下,头发就洗完了……两颗泪珠悄悄落在母亲头顶上,我马上用水冲掉。迅速平复情绪,假装轻松地忙活……洗完澡,给母亲吹头发,额前几缕柔软的头发吹得向上翘起,我逗母亲:挺时尚的呢!母亲微微笑。姐姐夜里陪母亲,母亲一次次起夜,姐姐一次次起来搀扶……
母亲对于我们的照顾总是不忍心,说给你们添了这么多麻烦。若是辛苦能换来母亲的健康,再多一万倍的辛苦我们也愿意啊!
周一下午找门诊医生挂号,问了六七个问题,年轻的侯医生一一耐心解答,聊着聊着我忍不住流泪……侯医生安慰说,您别担心,这对于我们是常规手术。之前有一个八十三岁的老人,家属也很纠结。大家都有同理心,医院肯定会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他答应尽快安排住院。到家把医生的话加了点“宽心剂”讲给母亲,母亲轻松不少。我又跟母亲聊其他话题,母亲有了精神,一聊聊到九点多。
周二一早六点多起床,先生叫了部商务车,全家陪母亲去医院做核磁、PET-CT全身扫描。一直做到十二点。做PET要空腹,测血糖、打两次针(显像剂)──静卧四十分钟,喝两次水后做二十分钟扫描,最后再喝一千毫升温水,排尿三次后再做一次局部延伸检查……母亲累得缩在轮椅上头都没力气抬了……
我和姐姐推着轮椅站在医院门口背风处,等先生打车来接。阳光晒在母亲身上,母亲说很舒服,街边的迎春花星星点点……阳光很好,春天很好,相信妈妈也会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