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黛西札记/阅动全城\李 梦

2025-04-24 05:02:0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在沙田某商场举办的“全民阅读+”主题展览。

  一年一度的香港“全民阅读日”又来。

  最近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见到不少与香港阅读有关的贴文,有些介绍香港出版总会在沙田新城市广场主办的“全民阅读+”系列展览和作者分享活动,有的关心来到书店打卡能拿到怎样有趣的文创小礼,还有的在街边偶遇装饰一新、色彩鲜亮的阅读漂书车,并与它开心合影。可见如今香港全城阅读氛围,在政府和业界共同努力下,日益浓厚。

  全民阅读说来简单,真正落地,则考验耐心和智慧。在AI大行其道的当下,阅读应该如何普及和推广?在我看来,“润物无声”和“涓涓细流”最是重要。不论在城中生活多年的市民,或是初来乍到的游客,在商场见到和“读书”有关、兼具知识性和互动性的展览,或是在书店遇见心仪的作家、媒体人,又或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和同道好友热烈讨论起刚刚参与的一场明星作家分享活动,都不免觉得自己正身处的城市空间,因了这些光亮的交汇和灵感的碰撞,而变得异常生动而可爱。

  我们常常说文旅融合,如欲做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必不能流于表面,而应要潜下心来探掘和研究。现在互联网发达,资讯极大丰富,相应地,人们的注意力极易被分散,一个话题可能热度维持不到二十四小时,就被另一个取替。当下,阅读的形态在变,载体在变,不变的是不同地域的人们求知与求美的渴望。如是情形下,对于出版文化从业者来说,与其追赶似乎永远也追不上的潮流,不如转身,成为议题设定者或话题制造者,将受众的关注和兴趣,从无到有地“创建”出来。所谓“距离产生美”,我们既要明白热点在哪里,也应主动地与热点保持适当的距离。也许只有稍微抽离一阵,才会发现那些被热闹遮蔽的灵光一现,恰就在你我身边。

  文创产业考的是创意,最忌是人云亦云。就像我们在香港推广阅读,如果不知细阅香港在地文化地景和发展渊源,而只是覆製其他地方的做法,或许能在短期内抓住人们的瞬时兴趣,长远来看,注定是无源之水。香港文化特色鲜明、历史也久长,这座城市曾接纳海内外文学名家在此落脚,也曾见证现当代艺术的风格流转于创变。在此厚重与多元的滋养下,阅读的种子栽下,不必急,让它慢慢长,必能开出与别不同的花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