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黛西札记/马湾有意思\李 梦

2025-05-22 05:02:1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马湾一景。\作者摄

  每天返工放工,往返屯门与港岛,行车路经青马大桥,总会望见马湾。原本以为那里只是一处远离尘嚣的清静小岛,殊不知岛上竟别有一番艺文风景。

  马湾原名“妈湾”,得名于妈祖,因岛上有一座天后古庙,据说是张保仔所建,庇佑当地居民。考古学家在岛上发现了四千多年前人类居住的痕迹,被列入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足见小岛虽小,却历史久长,故事丰盈。

  百多年前,马湾是一条小渔村,当地居民以耕种和捕捞渔获为业,颇有些避世隐居的意思。二十多年前,因青马大桥建成,此地交通更为便利,岛上逐步开放,多了外来人落户,又开发了酒店和大型屋苑,渐渐热闹起来。如今,若我们搭车或乘船前往,到站后先见到地标式的挪亚方舟酒店,再沿着马湾公园一侧步行不久,便来到全新开发的海岛度假区“马湾1868”。

  这个占地约五十万平方呎的文创区,按照如今流行的“文旅融合”思路打造,既有文青咖啡馆和颇具异域风情的餐厅,也有陶艺工作室、当代艺术画廊和文创小店等。沿海岸线坐落的一排建筑原本古旧,后经活化,以不同颜色喷涂或不同风格插画家的作品装饰,色彩丰盈,宛若意大利知名旅游景点“五渔村”。在IG和小红书等年轻人聚集的社交媒体平台,也每每见到有网友用“港版五渔村”形容马湾这一悠閒空间,可见虽身处不同地域及文化背景,人们对于“悠閒”和“自在”的向往,从不会改变。

  “马湾1868”显然不会满足于仅仅被当作“港版五渔村”,主创团队显然更希望挖掘香港在地文化艺术特色,打造独具特色打卡地,给远道而来的游客以难忘回忆。香港的特色,恰在于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我们不妨大胆设想,若参照瑞士巴塞尔、浙江乌镇或日本濑户内海的做法,以马湾为依托创办艺术节、文学节或动漫节等,邀约世界各地、不同年龄和背景的艺术家来此采风、参赛或创作,以绘画、文字、音乐等不同门类的艺术为载体,承载及呈现马湾乃至香港的历史与当下。不远的将来,这座青马大桥下的小岛,也许会出现在知名博物馆展厅的某幅画作中,某位当代作曲家的作品或知名作家的诗歌与小说里,引人翘首远望,成为心之所念。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