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谈文论艺/香港造星\嘉 妍

2021-05-07 04:24:2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上周末经过铜锣湾,留意到SOGO户外广告屏幕换上了姜涛生日的应援内容,原来是姜涛“姜B”二十二岁生辰,粉丝后援会花费逾五十万为他应援,买下LED灯箱、电车站、巴士站及港铁站等的广告位为他庆生,这架势,称一声“香港顶流”应该不过分。

  “顶流”是内地娱乐圈(内娱)的讲法,即“顶级流量”之意。互联网时代,形容一个明星红,会说他“流量大”,即网络上的话题度高、名字出现的频率多、产生的数据量大。香港娱乐圈和内娱的生态不太相同,有些内娱的名词,套用到香港并不合适。但是用“顶流”形容姜涛却是恰当,因“姜涛模式”,几乎是複製了内娱近些年来的造星模式。

  姜涛是通过选秀节目C位出道的,且在参加《全民造星》前,也参加过其他的选秀节目,和内娱“顶流”蔡徐坤、刘雨昕等相似,都是所谓的“回锅肉”选手。姜涛通过在比赛中的表现,狂吸“妈妈粉”,成为新一代“师奶杀手”。

  姜涛如今在香港娱乐圈的地位,可谓“断层流量”,人气甩其他同期明星一大截。流量带来的自然是关注度和商业价值。今年上半年,姜涛不仅拿到包括香港商业电台叱咤乐坛“我最喜爱的男歌手”、“我最喜爱的歌曲”在内的多个大奖,还拦下超过二十个代言:从美妆品牌,到银行保险,再到街头巷尾的M记,如今的香港可谓随时随地转角遇见“涛”。

  不过姜涛现今的局限性也显而易见,“顶流”前面必须加一个“香港”限定,过了深圳湾、离开赤鱲角机场便又是另一番“光景”。流量虽易吸金,但相应的“花期”也短,如何维持热度或尽早转型,是娱乐公司和经纪人要尽快思考的问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