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古文日常/以食淡为二陈\米哈

2024-03-22 04:03:2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年,素食文化慢慢被大众接受,哪怕本身不是素食者也逐渐理解素食者的生活选择,而非只顾好事地问“吃素肉岂不是斋口不斋心”、“全世界食肉,那牧场要怎么办”云云。

  但,综观饮食史,我们又不难发觉素食主义长期处于文化边缘的事实。举例,法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笛卡儿便认为,动物缺乏理性、语言,也没有像人类一般的灵魂,故此吃动物“不是对动物残忍,而是对人类的迁就,因为这样想就可以为人类吃肉或杀生的罪行开脱”。

  对于如此奇怪的逻辑,英国哲学家边沁反驳:“问题不在于牠们能不能理性推理或说话,而是牠们活该受苦吗?”

  当然,我们必须明白边沁的论点,并不单纯针对人类的动物观,而是延伸至有关种族主义的讨论,他写道:“法国人明白,黑皮肤不构成一个人被否定的理由,而后者还无法向任性的施虐者讨回公道。也许某一天我们会了解,脚的数量多少、毛发颜色深浅或尾巴退化与否,都不足以构成一个生命体被遗弃的理由。”

  边沁的说法一度被视为激进,但随着文明的推进,他的论点慢慢影响了主流的论述。今时今日,素食主义者也不会轻易宣称自己完全没有杀生,因为我们知道农耕也涉及杀生,有研究便指出,机械化耕作与农药的使用每年杀了约七十三亿只动物。

  于是,作为一名杂食者,我对于素食的反思,依然落在其核心的关怀:这是有关思考别的生命、环境、寡欲的生活态度,而非纯粹理性的计算与约束。这让我想起明代思想家吕坤的提醒:“以寡欲为四物,以食淡为二陈,以清心省事为四君子”。

  吕坤的说法,也出现在其他不同的文本。“四物”、“二陈”、“四君子”都是中医名方,而比这些名方更有益的,则是寡欲、饮食清淡,以至清除内心的杂念。我想,当代素食者也不会反对,素食的修行可以从这三方面开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