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十八弯/补上敬畏生命这一“必修课”\关 尔

2024-03-26 04:03:1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日,发生在河北邯郸的初中生杀人埋尸案,引发舆论持续关注。除了期待法律真正“硬”起来、遏止未成年人犯罪之外,人们也在不停追问探究,“小恶魔们到底是怎样炼成的”?

  根据已披露的案情,三名少年嫌犯作案手段之残忍冷血,让人脊背发凉、不寒而栗。令人遗憾的是,类似情况并非偶发个案。相继曝光的一系列未成年人暴力霸凌事件中,施害者大多下手凶狠,拳脚毒辣,有的甚至张狂妄行、行恶为乐。在他们眼里,他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贱如草芥,不值一提。

  传统认知中,我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孩子们像极了温室里的花朵,对世间险恶一无所知。但其实,生长在互联网时代的他们,享受网络便捷红利的同时,也遭遇各种不良信息的侵蚀。一些充斥血腥、杀戮元素的网游、短视频,潜移默化中激发了部分未成年人乖张暴戾的个性,导致他们一旦遇到冲突,便喜欢剑走偏锋、铤而走险,选择“恶向胆边生”的肆意对抗。

  另一方面,应试教育与德行教育之间的失衡,亦是不容忽视的现实。邯郸凶杀案当事人的校长,接受采访时还不忘夸其中一位嫌犯“学习挺好”,对其参与如此滔天罪行“深感意外”。可见,“分数至上、赢家通吃”的观念在某些地方依然颇有市场。成绩好的学生在校园中犹如拿了“尚方宝剑”,犯了错误也时常被“从轻发落”,以至于“小恶不惩、终酿大祸”。

  古语有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某些青少年逞兇斗狠,甚至以虐待凌辱他人为乐,暴露出的正是对法律的无知、对生命的轻薄。这也充分证明了,知识的授予与品行的教化,是教育的车之两辙、鸟之两翼,不可失其一端。

  人首先是生命体,然后才是智慧体。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精英,但让他们学会敬畏生命、尊重他人,应该是教育的初心和底线。只有让生命教育成为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以此铺垫上价值观底色,建构起人生观逻辑,才有可能薰陶涵养出“心存敬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的下一代。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