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文艺中年/《白湖映像》\轻 羽

2024-06-03 04:03:0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香港话剧团新剧季以潘惠森于上世纪末开始陆续写成的“昆虫系列”剧本揭开序幕,一方面是潘氏将自我作品回顾及重整的过程,同时亦让话剧团持续推行剧场文艺风气。

  “昆虫系列”的创作过程和内容,大概就像是次《白湖映像》剧般,从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及其后的金融风暴开展。“昆”的首部作品《鸡春咁大只曱甴两头岳》展示了潘氏以粤语及具香港风味的俗语编写剧本的独特风格。剧中后巷茶档的两母女不时争拗,但其实内心互相关注。“昆”另一部《蚂蚁上树》呈现了当年香港社会的经济不景状况。剧中的推销员极力向茶客推销日常用品,不顾得这是否为茶客的真正所需。在推销与反推销的过程中,推销员和茶客不断争辩,另一边极度疲累的女侍应唯有以歌唱令自己振作。此情节在《白》剧亦成为了传神的舞台形象。

  《三姊妹与哥哥和一只蟋蟀》原剧就是关于四兄妹同居一屋,失业的哥哥于社会挣扎求存,姊妹们各有性格却能乐天知命。《白》剧将《三》剧的角色简化,但仍突显大姊面对“屋漏偏逢连夜雨”的生活困难。《在天台上冥想的蜘蛛》原是“昆虫系列”的压卷篇,剧中四个人物于一个残破天台,一直嚷着要“飞越”到对面另一幢大厦,但所有行动始终都流于思想层面。四人之间产生多种不同关系,就恍如社会上相濡以沫的一切众生。同样地,《白》剧将《天》的角色关系简化,只保留寻求“飞越”的可能性。

  《白》剧新增了速递员作连贯角色,以此与现时盛行的物流行业互相呼应,但是“昆虫系列”《螳螂捕蝉》原本是《蚂蚁上树》的角色延续,《螳》的两个杀手角色于《白》剧并没有具体社会象征和时代寓意。由是,《白》剧虽然满载往昔情怀,但难免并合零碎,若对“昆虫系列”不太熟悉的观众,亦不容易理解剧情和投入气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