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延误是门玄学。手机里的飞行软件在别的方面十分精准,唯独预测延误及时长束手无策。导致延误的原因有很多,起飞地天气不佳、目的地不具备降落条件、机械故障等等。延误导致的情绪却只有一种:混杂了烦躁的沮丧。前几天,我从潮汕飞回北京,逢雷暴天气,飞机备降郑州,满满一机乘客被送进候机室休息,空气中弥漫了火药味和懊丧气,过了两个多小时渐渐进入沮丧的平静。
绝大部分人似乎已默默消化了刚下机时的不快。只有七八个围在机场工作人员身边,不依不饶地讨要说法,工作人员无奈地作着解释,努力把自己的无奈输送给对方。有时候,无奈像一种神奇的水泥,可以填平心中因气愤或痛苦撕开的口子。
有些乘客掏出眼罩、颈枕、拖鞋,找僻静处准备入睡,有一两位甚至换上了睡衣,好像延误本在他们预料之中,连应对的全套行头早就准备妥当。另一些乘客拿出了书,寻找灯光柔亮处,开启一次与机场的夜读邂逅。更多的人则把消磨烦躁的任务交给了手机,疲惫的拇指机械地滑动,木滞的眼神在屏幕上移动。
公务或旅游的团队乘客,三三两两坐在一起,个个如同路人,放在一起的行李的亲密程度却告诉旁人:我们是team。这种时候,熟人最珍贵,哪怕只有一个,又哪怕这一个也并不很熟,只要比这候机室里的其他人稍熟一分,心里便觉有了倚仗。
无忧虑的永远是孩子。世界在他们眼中无非一场游戏,意外反而增加了游戏的趣味。他们努力挣脱家长的手和视线,在候机室里奔跑探险,逼得家长暂且放下十二分的不爽,打起精神与之周旋。于旁人而言,倒稀释了这空间的沉闷。
苦等了四个多小时,广播又响起,这次终于不再以“抱歉地通知您”打头了。大家默默而迅速地收拾行李,从暂停键转向开始键。生活犹如旅程,备降难免发生,意平之,淡处之,或许才是良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