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宫是一座艺术宝库,作为外国游客,却只能走马观花,在重要的宫室、画作前匆匆打卡而过。不过,有一处所在却让我心生别样触动,这便是镜厅。据官方介绍,镜厅长度为七十三米,三百五十七面镜子组成十七个巨大的拱形镜面,与十七扇落地玻璃窗遥相呼应。如此设计是为了反映花园窗户外的景观,造成宫墙“消失”的效果。当年,玻璃是昂贵的奢侈品,如此“一掷百镜”,再一次表现出凡尔赛宫之奢华。
我走进去时,镜厅里挤满了游客,或许因为人多,镜子本应造成的开阔、空明的视觉效果反而不彰。镜厅的大貌我并不陌生,因为早在读中学时,我就在历史教科书上见到过一百多年前一群衣冠楚楚的人在这里开会的照片。当然,书上的照片是黑白的,不清晰。不过,颤巍巍的水晶大吊灯,一百多年来似乎没有变化。
照片和现实叠套在一起,我仿佛看见了一百多年前的历史。一九一九年一月十八日,巴黎和会在镜厅正式开幕。参会者一千多人,代表了二十七个国家。这场以和平为名的会议,实则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交易。中国作为战胜国,不但没有取回应有的权益,反而遭到进一步的羞辱和损害。弱国无外交的悲壮消息传到国内,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中国的历史由此进入关键的转折时期。
眼前镶满镜子的法国大厅,就这样写入了万里之外东方古国的历史。临危受命的顾维钧,第一时间向国内传递消息的梁启超,《外交警报敬告国人》的作者林长民,走上街头的北大学生许德珩、傅斯年、罗家伦,还有与国内相呼应的巴黎留学生和华侨商人。他们的共同努力终于迫使北洋政府代表团发表声明拒绝在和约上签字,镜厅里的阴谋宣告破产。这段历史,我在书中、影视中看过多遍。身临其境,抚今追昔,感佩前贤,感怀国运,朂哉自勉。
(旅法纪行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