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是个文化战略家。早在上个世纪后半期,他就开始提倡/推动要在中国“再来一次新的文艺复兴”。由他担任总制作人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他这一文化战略的具体实践:他要通过制作青春版《牡丹亭》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昆曲代有传人!于是,白先勇不但克服各种阻力推出青年演员,而且着意安排昆曲走进校园,让昆曲不但有青年人演,还要有青年人看,一时间“昆曲与青春同舞,雅音共校园齐鸣”。二十多年来在超百万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观众中,青年人是主体,而在校大学生又是青年人中的主体。
当青春版《牡丹亭》在青年大学生中大受欢迎时,白先勇就在考虑文化战略的第二步:不但要让大学生们爱看昆曲,还要让大学生们爱演昆曲。于是他开始在大学进行校园版的尝试,并在二○一四年前后提出“由大学在校学生自愿参与,共同排演一台相对完整的昆曲《牡丹亭》”。这一构想在二○一七年得以实现:由北京大学牵头,联合北京十七所高校学生排演出了一台校园传承版《牡丹亭》。这个“北方版”的校园传承版从演员到乐队均为在校大学生,戏排成后曾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及高雄等地巡演了十五场,大获成功。
如今,白先勇文化战略的第二步又在“南方”得以展开和落实:由东南大学赵天为教授主持的国家艺术基金二○二四年度资助项目“青春版昆曲《牡丹亭》青年表演人才培训”目前正在进行中。该项目的结项成果就是排演一齣校园传承版的青春版《牡丹亭》。我前两天去苏州昆剧院观看了学生们的彩排表演,这齣由全国在校大学生(从演员到乐队)组成的表演团队,在苏州昆剧院老师们的精心指导下,唱念做打一招一式已经有模有样相当不错,期待他们四月二十六日在江苏大剧院的正式演出。
让年轻人从爱看昆曲到爱演昆曲,白先勇复兴中华文化的战略正在深化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