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一篇小说中,你想告诉读者“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后”,你会怎样表达?
“在那个洪荒时期,第一个钻木取火的人、第一个释放原子能的人、第一个建造独木舟的人、第一个抵达星星的人──这些人难分难解地搅和在一起。在这片时间沙漠的另一头,他们都毗邻而居。”
当在科幻小说《城市与群星》中看到上面这段话时,我被深深震撼了:一条发着荧光的时间线在面前徐徐展开,我们能看到近处的闪耀,看不到远处的无垠,钻木取火、建造独木舟、释放原子能、抵达星星……人类科技里程碑性的时刻,化作光点在时间线上熠熠生辉。以“现在”的视角来看,前两者与后两者之间距离很远──毕竟相差数千乃至数万年的时光,但若是站在遥远的“未来”回望,悠悠岁月将时间线的比例尺无限扩大,四个光点之间的距离就会随之缩小再缩小,直到“在这片时间沙漠的另一头,他们都毗邻而居”。
一九五六年,阿瑟.克拉克写出了《城市与群星》;十二年后,他才会写出史诗巨作《2001:太空漫游》,再过四年,他才会写出受欢迎的《与拉玛相会》。相对于克拉克,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是不折不扣的“未来”,而此时的我也在享受着作为“未来人”的幸运与特权──在我的读书APP中,这三本科幻经典“毗邻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