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哈尔滨》剧照。
当初看到《哈尔滨》预告片和剧组路演时,的确拉满了期待。从题材的选择,到预告片中展现的紧凑剪辑、浓烈氛围,都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作为一部聚焦于韩国抗日义士在哈尔滨展开秘密行动的电影,它原本具备了成为佳作的条件:历史背景厚重、情感张力十足,加上禹民镐导演与玄彬、朴正民、李栋旭等一线演员的加持。然而期待越高,正式上映后的失望也更为明显。
首先,《哈尔滨》的拍摄手法无可挑剔。导演对场景细节的把控依旧精准,每一个镜头的构图都充满美感,光影与色彩的运用,将那个动荡时代的冷峻与绝望渲染得淋漓尽致。打斗与追逐场面也保持了一贯的高水准,既有力道又不失写实感。在表演层面,无论是主演还是配角,甚至是短暂出现的群演,演技都极为扎实。每一个眼神和动作,都能感受到角色内心的挣扎与坚定。
然而,影片在试图细腻描绘每个人物的背景与心路历程时,显得过于用力,导致叙事节奏缓慢,尤其是中段部分,理应是推进剧情高潮的桥段,却陷入了重复铺陈与情绪堆叠的泥沼。观众无法跟随剧情起伏,自然也难以产生紧张感与代入感。一次次停顿与转场拉散了情绪,让观众感觉像是被拖着走,而非被故事吸引着前行。
此外,尽管影片企图塑造群像叙事,让每个角色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分线过多却造成了主线的模糊。主角的个人成长与最终抉择,缺少了坚实的铺垫与爆发,使得本应震撼人心的结局显得平淡。整体来说,《哈尔滨》像是一幅用极高工艺制作的画卷,精雕细琢却缺乏让人心头震动的那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