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古闻港食/香笋煮腊肉\萧欣浩

2025-04-28 05:02:1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到访泸州了解文化,不单参访老窖,调新酒,喝老酒。随当地好友,到尧坝古镇,街巷分明,左右排舖,售肉卖菜,小狗晒日,邻舍串门,景色非现代生活常见。午餐围聚,同吃火锅,锅食名为“荤豆花”,属泸州著名美食,猪五花片、软嫩豆腐、酸菜番茄,堆叠热滚。

  肉菜先吃一轮,再点其他食材,猪肝鲜肉上桌,菜蔬邻店购买。门外腊乾肉品丰富,熏猪舌、腊排骨,现切现吃,味香微鹹。腊肉切片满碟,轻涮入口,肉味更溢。现代腊肉量产,机製厂存,不受外出温度影响。传统手作,要依时节,明代《夷门广牍》早提到:“五月不可做腊肉,馀月皆可造。六月须用酒、醋、盐同醃,当日晒乾。”五月不作,或因天气炎热潮湿,肉难干燥,难存易坏。其余月份可作,要看地方温度、干湿,不能一概而论。

  明代《遵生八笺》同有谈及腊肉,做法详细,材料用肥嫩阉猪肉,先切成段,盐、酒调匀,涂搓入肉稍醃。醃后工序,后续如下:“大石压去水,晾十分乾,以剩下所醃酒调糟涂肉上,以篾穿挂通风处。”肉去水晾干,用剩余醃料涂肉,竹篾穿起,收藏于通风处。

  腊肉醃製用料,一直流传,各人食谱,或有增减。清代《清稗类钞》有“煮腊肉”一条,谈及醃法与煮法,详说:“以盐渍猪肉,乾而食之,曰腊肉。或煮熟切片,或加笋煮之。”腊肉干吃,中外皆有。笋炒腊肉,古今同存。腊肉煮熟后,可炆萝卜、炒芥兰、放煲仔饭,都是现在可见的煮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