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季节的巴塞罗那,温暖得就像一只小猫,就算第一次见,都能扑个满怀。巷口的Tapas小馆里,还有一团金黄圆润的影子轻轻颤动,只要一划,蛋香便混着扎实饱满的劲头扑面而来,等你看到内里软嫩的土豆馅,就意味着打开了西班牙人刻在基因里的执念── 千好万好,都不如土豆饼好(Tortilla de Patatas)。
如果说有哪样小吃,能只身横扫伊比利亚半岛,那绝对是它。再朴素不过的鸡蛋土豆,成了每个家庭后厨的“定海神针”,从马德里百年老店到安达卢西亚乡村集市,从凌晨三点的酒吧到周末外婆家的后院,它永远不卑不亢,不偏不倚,一出场就让人心神荡漾。
关于土豆饼起源,大家更愿意相信十九世纪的“救世主”版本。当时纳瓦拉地区闹饑荒,农民们把仅有的土豆鸡蛋搅在一起煎熟,无意间诞生了百年经典。真相是什么已不重要,毕竟在这片土地上,土豆高产、鸡蛋唾手可得,两者相遇,怎么不是天雷勾动地火?
如果你是游客,千万别表现出轻视,小心被西班牙人用眼神凌迟。他们会告诉你,很少有一道菜,可以如此炉火纯青掌握平衡的艺术:一口平底锅,一把铲子,切成薄片的土豆,搅打刚好的鸡蛋。但凡自己下厨就会发现,每个步骤都极难控制,土豆厚了会生,薄了没有口感,需小火煎至边缘微焦,中间却还能保留身段。在这层层娇憨之上,有鸡蛋的轻盈和松软,最后黑胡椒来破局,再手腕一抖,厚厚的饼于空中画个半圆,“啪”一下,稳稳落回原地。做好的土豆饼会被切成一个个小扇形,宛如一块块蛋糕,半凝固的蛋液裹着粉糯的土豆,外焦里润,偶有洋葱叛逆现身,如今还多了香肠、奶酪等“狂野魔改”,无论哪种,都能稳稳接住你摇摆的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