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伏牛山/“扫一扫”小花\乔 苓

2025-05-01 05:02:2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我们经常认为智能手机是年轻人的专属工具,然而在数字浪潮中,年长的人同样展现出惊人的适应力。前几日路过一片花丛,叶片暗红,花瓣呈丝状,极具观赏性。在我只觉得真好看的时候,旁边有几位广场舞大妈已经拿出手机对着花朵“扫一扫”,然后向周围赏花的人介绍,这是红花檵木云云。

  自认为认字不算少,但对于红花檵木中的“檵”字却真不识得,就更不知道红花檵木是什么花了。长辈们却比我“先进”,拿出手机在微信上“扫一扫”,就知道了所有花的别名、花性、开花周期、地区分布等知识,而且根据“扫一扫”跳出的结果,还能准确念出它们的名字,比如,檵:普通话发音为“ji”。

  刚刚过去的春季,有关樱花、梅花、桃花、杏花、梨花、海棠怎么区别,看了四五遍相关科普文章仍不能全记住,只是模糊地知道有的花瓣略尖、有的是正圆形;有的顶端有缺口,有的无缺口;有的花梗细长下垂如流苏,有的花梗极短。至于哪项特征归于哪朵花之下,记起来确实头疼。说来还惭愧,尽管自己的手机是功能齐备的最新款,但对它的“开发”好像并不多,起码“扫一扫”识别花草的功能,就不如老人们那般用得“溜”。

  见到一朵好看的花,想要给别人介绍,但常语塞地叫不出来名字,只能怯怯地用“那个花”来代指。反省一下,如果早一点有使用“扫一扫”的意识,不管在铁马秋风塞上,还是杏花春雨江南,肯定能识得并叫出更多万紫千红的名目。

  还想到一个故事,去年北京大学的招生宣传片《一朵小花》提到朱光潜先生有一日在校园里浇花,身侧跑过一位脚步匆匆的同学,他采下一朵小花送给同学,笑着告诉他“慢慢走,欣赏啊”。朱光潜先生当时送出的小花是什么花?很多人讲到过这个故事,但没给出具体的花名。如果能“穿越”,我想带着智能手机过去,“扫一扫”朱光潜先生送出的那朵小花。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