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只有法餐才吃蜗牛,如果你到西班牙就会发现,这里食用蜗牛的传统比法国更久远、也更普及。其实在欧洲,“蜗牛大战”每几年都会出现一次,毕竟史料记载,西班牙人烹饪蜗牛的技术早于法国,即便放到如今,它也是欧洲最大食用蜗牛的国家。只不过忙着让嘴巴冲锋陷阵,营销思路远远落后,于是法兰西人就“见缝插针”,捡到了个“大便宜”。
跟法国不同的是,在西班牙吃蜗牛随心所欲,可张可弛,可贵族可市井。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引以为傲的蜗牛菜肴,就拿首都马德里来说,铸铁锅蜗牛(Caracoles a la Madrileña)就是一道让当地人甘愿在烈日炎炎下臣服的美味。浓汤的醇厚裹挟着野性的狂欢,劈头盖脸就朝你袭来,厨师不停地用长柄勺搅动汤汁,“硬汉”一出,谁与争锋。
当勃艮第蜗牛还踡缩在黄油蒜香里享受温室时,伊比利亚的蜗牛已经浸泡在红椒粉跟月桂叶的浓汤中野蛮生长了;在巴黎人面对着蜗牛夹和白瓷盘小心翼翼时,马德里人早就撸起袖子扬起头,直接上手。在这片土地上,精致,仪式,都统统要为好吃的让路。不信你看那铁锅里“咕嘟咕嘟”冒出的泡泡──是凌晨五点钟,厨师们剔下的火腿骨;是洋葱丁在橄榄油里熬成的焦糖色;是番茄同拉曼查红椒粉一次热烈的共舞,最后才成就了这独一无二的风味方程式:暴烈、浓郁,跟柔美的法兰西形成鲜明对比,好似粗犷狂妄的斗牛士,正对着一位优雅矜持的芭蕾舞者。
浓墨重彩下的西班牙蜗牛,披着赤红色外衣,口感更加紧实立体。牙齿触碰的瞬间就能感受到纤维弹性,随后在酱汁的浸润下慢慢瓦解,带着火腿的鹹鲜、番茄的果酸和香料的质感,完整诠释出这一场从山野到餐桌的终极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