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瓜 园/低碳收益\蓬 山

2025-05-21 05:02:1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回北京后,发现小区里,安装了几部自助回收机。手机扫码,机器便如同ATM存款一样打开入口,将废旧纸张、塑胶饮料瓶、金属投入,机器自动称重计价,手机瞬间显示到账。除了废品回收所得,还有额外的低碳奖励金,鼓励通过资源回收利用来助益绿色环保。钱虽不多,但也算得上一种“碳交易”了。

  我并非环保达人,揸车技术太菜,骑单车是最喜欢的运动之一,能骑车便不坐车;作为山东人,自幼尊奉“敬惜字纸”的庭训已成习惯,譬如列印时尽量双面列印,单面列印的则拿空白的一面作草稿纸;加上夏天吹冷气极易受凉感冒,电灯光线太亮就睡不着觉,无需刻意便能节约用电。无形之中,都算为减碳作出小小贡献。

  武汉近期的一项举措引发关注。减碳竟可抵扣房贷,是实打实的金额,不必笔者这种卖废品、踩单车零敲碎打。有市民用累计的减碳排量,单次抵扣了九十元房贷利息。原来武汉率先开发了一款碳普惠综合服务平台,如同为每位市民开通了一个“碳账户”,能够将乘坐公共交通、共享单车、节约用电、再生资源回收等各种低碳行为所形成的减碳排量,集中汇总在一起,用来兑换生活用品、抵扣缴费等,这就更有“获得感”了。低碳、减碳,不再是虚无缥缈的空洞概念、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

  轻盈的低碳选择,有一种反璞归真的简洁,帮助自己也帮助城市,去除掉许多“油腻感”——那种由过多的燃油、烟尘、垃圾、耗能混合形成的沉重负担。文明是无价的,但这不妨碍通过适当的“有价”进行正向激励。

  借助技术手段,将减碳贡献“变现”,与个人精准对接,让低碳生活成为触手可及的温柔,正是治理智慧的体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