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文艺中年/跑步距离反映心态\轻 羽

2025-05-21 05:02:1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虽然未正式踏入夏天,但跑步活动已经进入淡季,香港在这期间的正式跑步比赛不多,大部分跑手都在休息或作简单训练,等待秋天及冬天,届时便可于跑道上再次奔驰。我这个中高龄跑手,同样未有竞赛目标,但也尽力保持练习。现时每周练跑三次,每次六至八公里,又或每两星期跑一次十公里,希望为年底参加“半马”或“全马”作准备。有说跑步练习可反映人生态度,也真是见仁见智。

  作为业余跑手,日常练习既是身体锻炼,亦是坚守意志的生活方式。一般而言,每次练习若能跑步五公里,大概需要三十多分钟,即是每公里约六分钟。这当然不算高速,但也算是一个不俗的配速。三十分钟的运动量,对于初跑者最为合适。处于盛年的在职人士,平日能够付出三十分钟跑步时间,已经十分难得。另一方面,十公里是较理想的练习距离,大部分正式比赛亦设十公里项目,可见该距离对跑手有着特定意义。

  若要轻松完成十公里练习,大概可用六十多分钟。当中既要考验跑手的身体耐力,亦有心理意志的要求。三十分钟的五公里转瞬即逝,六十分钟的十公里需要不止一倍的体能和意志。尤其对于正式比赛,十公里通常都是从起点向前直走,半程五公里便原路折返终点。回程时候通常会是跑手的关键时刻:放弃抑或坚持?一刹那的念头将在跑手的脑海涌现。

  相比于四十二公里的马拉松比赛,五公里是初阶路线,十公里亦只算是中短距离。即使以马拉松作为目标,但跑手并不需要持续进行长距离训练。在平常练习中如何选择五公里或十公里,取决于跑手的状态和心态。草草了事地跑完五公里,会令人感到身心舒泰,但并不进取;做好准备来一次十公里练习,反而对往后下来的发展更有帮助。要作出怎样的选择?正是跑步的有趣之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