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地各省高考分数线陆续公布,广东历史类本科线暴涨了三十六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物理类投档线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这意味着在同样的高校招生计划下,文科生进入优质高校的竞争更为激烈。文科教育面临的诸多困境也再次被推到大众视野之中。
志愿填报的情况已经凸显了文科的“黄昏”之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理工科专业成为香饽饽,各大高校在政策导向及市场需求的影响下,纷纷加大理工科专业建设与招生力度,而传统文科专业如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等的招生名额则大幅缩减。在就业出路上,文科生也长期面临着严峻挑战。社会对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使得理工科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更受青睐,而文科专业可适配的岗位则相对较少。相关数据显示,近几年内地高校毕业生就业落实率排名中,教育学、传播学等文科专业常常处于垫底位置。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之当下,AI在一些工作上展现出强大的替代能力,这无疑给文科生的职业发展增添了不确定性。
人文社科是否真的成了“无用之学”?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文科教育所培养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它赋予人们穿透数据迷雾、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是应对复杂多变风险挑战的关键。当然,要摆脱文科教育的颓势,各大高校也应积极求变,打破学科壁垒,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文科人才。社会各界更应摒弃对文科的偏见,给予文科教育更多的关注与支持,让文科人才在各自领域大展拳脚、绽放光彩。
黄昏与黎明,其实并非时间的分割,而只是光影的交替。但愿在不久之将来,文科教育能走出“近黄昏”的困境,迎来人文精神在技术时代的破晓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