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书海漫游 > 正文

家书记录潮汕侨商“下南洋”奋斗史

2021-12-06 04:27:0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长篇小说《平安批》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推出。

  作家陈继明长篇小说《平安批》新近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推出。这部二十五万馀字的著作以“平安批”为媒介,把潮汕侨商“下南洋”的奋斗史与文化传承融入百年世事变迁,精深地写出了一方人的精神世界,和一颗颗重情守义、爱国爱乡的“中国心”。

  侨批是华侨移民史、创业史及广大侨胞对祖国经济社会发展所作贡献的历史证明。陈继明接受大公报专访时表示,一封平安批寄托了百年家国情,华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爱国、爱乡、爱自己的家人,这是他创作《平安批》时重要的观察对象。\大公报记者 张帅

  批,是指海外华侨通过批局汇寄至国内的汇款及家书,是寄、汇合一的特殊邮件载体。据《潮州志》记载,近代潮人仰赖批款为生者,几占全人口十之四五。平安批也称“侨批”“番批”,在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它是华侨与故国旧人在亲情与经济上的双重纽带。

  侨批是亲情与经济的双重纽带

  “在海上漂泊两三个月,除了海盗、风暴、瘟疫,还有种种难以预料的突发灾难,最终有机会寄‘批一封,银二元’的人,往往仅剩十之三四,所以这平安批就不单单是一封批了。”小说中,收到一份平安批,番客和姿娘心里的石头就都落地了。

  阅读《平安批》会让人产生酣畅淋漓之感,里面既有老礼数、老规矩,也涉经商之道、民俗风情,可以说包罗万象。“这些素材都是听来的,看来的。在潮汕,人人都愿意给你说几句。我只需要做个好学生就可以。”陈继明告诉大公报记者,他会和所有人交朋友,尤其是农民、出租车司机、茶店老板等等。自己每天做笔记,做了近十万字笔记,经过辨别取舍,自己渐渐有了认识。比如,潮汕人下南洋的根本原因,其实是人和土地的矛盾。潮汕平原是小地方,人越来越多,地越来越少,普通老百姓基本没有地,只剩下一条路即下南洋。在家的人,等着收侨批也几乎是唯一可幹的事情。

  不轻易做“查无此人”结论

  “批业在外洋,采代收方法或专僱伙伴,一一登门收寄,抵国内后,又用熟习可靠批脚(批局雇用传送钱与信的专差),逐户按址送交,即收取回批寄返外洋,仍一一登门交还,减少华侨为寄款而虚耗工作时间。”《潮州志》对侨批局有一段概括记载。

  在小说里,陈继明笔下的批局把每一封批信视作和性命同等重要的东西,对所有的沉批死批必须穷尽一切办法加以寻访,不轻易做出“查无此人”的结论:“抽屉里只要还躺着一两封沉批死批,这家批局就是有污点的,污点不在别处,在批脚们的心上。”“一封沉批死批的存在,往往会让一个老年批脚死不瞑目。”

  因为很多普通人不识字,平安批和回批都要找写批人代书。写批人也同样严把“诚信观”。陈继明对大公报记者介绍,一位叫洪铭通的写批人,代写回批一直坚持“四不写”:收银数条不清者不写;夸大儿孙不肖引以同情而求多寄钱者不写;伤天害理唆间人家孬话者不写;有辱国格,装穷叫苦者不写。

  近一个半世纪中,侨批业始终将诚信作为立业之本。由此,在潮汕,神仙和批脚都是没人敢轻慢的,敬神的钱物、庙里的供品、批脚身上的银両,连最没德行的盗匪都不生妄想。偶有所犯,一旦被抓住,量刑极重,轻则坐牢,重则掉脑袋,就算轻饶,也会被唾沫星子淹死。

  冒险开辟“东兴汇路”

  位于广东汕头小公园开埠区的汕头侨批文物馆,藏有约十二万封侨批,其中一枚由周恩来、叶剑英、潘汉年、廖承志联名写就的回批格外珍贵。汕头市侨批文物馆馆长林庆熙曾介绍,在抗日战争期间,潮籍旅泰青年侨领苏君谦等三人捐资二百元国币,支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周恩来写回批赞赏“殊堪钦敬”。

  一九三九年日军攻占汕头后,整个南洋和国内的批局体系陷入瘫痪。因日军封锁,原有递送侨批的汇路中断,逾百万依靠侨批生活的妇孺陷入困境,抗战物资亦一时短缺。潮汕的侨批业者冒生命危险开辟出新的侨批秘密通道,即“东兴汇路”。这条汇路由越南芒街过境到广西东兴,再辗转数千里到达广东揭阳,最后发至潮汕各地。路途艰险,一趟往往要两三个月才能走完。

  陈继明在小说里细致还原了侨批在抗战时期对内地的驰助。他指出,爱家与爱国是他创作《平安批》的重要观察对象。一个是看得见的主题,一个是潜在的主题,希望能在有限篇幅内将精神触须尽量伸远。 图片:受访者提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