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艺术赏析 > 正文

国宝壁画 不再“锦衣夜行”

2023-02-20 04:23:2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观众沉浸式参观法海寺壁画艺术馆。

  在北京西郊模式口翠微山南麓,一座名为“法海寺”的古刹内珍藏着十铺完整的明代壁画,《水月观音图》《帝释梵天礼佛护法图》《佛众赴会图》等众多绘制手法高超、用料考究的壁画,不仅代表了明代壁画的最高水准,甚至填补了敦煌石窟缺少明代壁画的空白。但由于严苛保护,法海寺每天只开放70个名额,每次参观限定20分锺,而且全程遮光。今年春节,随着法海寺壁画艺术馆开馆试运行,国宝级壁画不再“锦衣夜行”,4K高清影像娓娓讲述法海寺壁画的前世今生、创作细节与艺术价值。\大公报记者 张 帅(文、图)

  600年前的“裸眼3D”

  据法海禅寺碑文记载,法海寺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动用木匠、石匠、瓦匠、漆匠、画士等众人,历时5年建成。寺内十铺知名的壁画,历经了近600年,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大雄宝殿内,面积达236.7平方米,共绘有77个人物,佛神菩萨、诸神胁侍、鸟兽坐骑,神情生动、姿态各异,是明代壁画中的最高典范。

  其中,《水月观音图》最令人赞叹。壁画上,观音像头戴宝冠,肩披轻纱,胸饰璎珞,飘带、璎珞、轻纱无风自举,曼妙轻舞;服饰富丽复杂,层叠交错,互为穿插。菩萨的配饰璎珞使用了“沥粉贴金”技法,立体华美。身上的薄纱披肩使用了胎毛笔勾画,纱上缀满六棱花,每个花瓣由48根白线组成,细如蛛丝、薄如蝉翼,画工登峰造极,被誉为观世音菩萨造像之最。

  这种精巧绝伦的细致描绘在壁画的其他各处也均有体现,如北墙西侧上的《帝释梵天图》,狐狸耳朵上的毛细血管清晰可见,仿佛血液仍在流动。法海寺壁画用各种透视法,实现了“近大远小”甚至“裸眼3D”的立体效果,丝毫不逊于同时期欧洲各种写实壁画所呈现的效果。

  避光保护“锦衣夜行”

  法海寺的壁画历经近600年,今天依然绚丽多彩。据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副主任王书杰介绍,法海寺壁画所用颜料来源于石青、石绿、赭石、朱砂等纯天然矿物色,经过特殊技法加工形成,使这些颜色既不怕风吹也不怕日晒,相对比较稳定。在壁画绘制上,法海寺还采用了叠晕烘染的上色技巧,有些部位甚至达到了7层之多,经过复杂的工艺程式之后,壁画上色牢固,色彩艳丽,至今仍然没有从墙面脱落,保存得十分完整。

  《大公报》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法海寺壁画至今保存基本完好,但是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光源的照射以及温度、湿度的变化,都会对壁画产生影响。如果不及时加以保护,壁画将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坏。

  从1985年之后,法海寺就开始采取避光措施,观众参观使用的手电筒是一种专业的冷光源手电筒,对壁画几乎没有损害。而且,存放壁画真迹的大殿内不仅安装了除湿、保温等设备,还采用了有限度开放的保护方案,每场参观时间控制在20分锺左右。由此,精妙绝伦的壁画只能“锦衣夜行”,在微弱有限的手电筒光源范围内展现。

  数字技术还原真迹

  走进翠微山脚下1800平方米新开幕的法海寺壁画艺术馆,数块巨型荧幕原比例地还原了法海寺壁画真迹的绝美之处。在这里,4K高清荧幕不仅把水月观音像的细节放大到极致,清晰地展示每一笔技法,同时荧幕还能将观音菩萨与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像对比展示,解析如何在头部、眉眼完全一样的情况下,通过细节区分不同的人物形象。

  “通过技术手段,放大、拉近展示局部精彩细节,并逐项介绍壁画内容,让观众有充足的时间了解壁画,整体观赏下来时长可达4个小时。”法海寺壁画艺术馆馆长刘晓波介绍。展厅内还设有一座360度全环绕的球幕影院,在直径8米的球幕影院中,观众可以看到立体的三大士及二十诸天的神像,也可以看到金毛吼、鹦鹉等神兽的身影,画面中所有的人物、动物形象均取材于法海寺壁画,带领观众穿越回明朝建寺之初,回顾当年文人画师的创作风采。

  刘晓波指出,数位化展陈技术的加持,真正让过去“沉睡”的壁画“活”起来。如今法海寺壁画不但可以走向全国各地,还可以在国外布展,促进文化交流,丰富各地游客的观展体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