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在大学念历史系,更有幸在一年级修中国通史科期间,读毕钱穆先生的心血结晶、在中国最苦难时刻写下的《国史大纲》。笔者愚钝,书内精髓未能把握,只能略读概要。但钱先生在书中的几句格言,却让人永远难忘,特别对从事历史教学工作的,是牢牢紧记、念念不忘,终身受用,那就是“一国之民,当对本国的历史要有基本的认识”“一国之民对国家的历史与文化,要有温情及敬意”。
这是很多用心用情教导学生国史的大部分教师,薪火相传的座右铭。近日,香港学界在小学常识科的教学,竟出现老师口述的鸦片战争“新闻”,说的是英国人为着销烟,所以要攻打中国,骇人听闻;一不离二,又有中学文凭试历史科,试卷一条资料题发问,谓“从1900至1945年日本对中国是利多於弊”,再提供两条利好的资料给考生,然后着考生评论是否利大於弊。
歪事歪理歪论频频的教导、引导学生,让闻者哗然,香港的历史教学、出卷为何如斯境况?由鸦片战争本质是侵略战争、而一九○○至一九四五年期间的日本侵华,残害中国是一次较一次残暴,光是一场南京大屠杀,已是血渍斑斑,中国军民死伤数字,是世界史上仅见,但命题居然有问“利大於弊”并要考生选择申论。如此设问,究竟置历史教学专业何等位置?对国家民族的牺牲奋鬥,有点情感有点公义吗?
笔者深信,在所有教育先进的国家的中小学校教育裏,断不会将自己民族受侵略、受苦难的历史教学以及设题考核中,如此肆意放任地颠三倒四,用扭曲的“史实”,伤害民族情感,搅混小学及中学乃至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遗害深远。
“一国两制”下的香港,目下出现的混乱状况,原因複杂,其中一条主线,确实是国民身份认同的危机,补弊起废,根本在钱穆先生前述的两句话,一国之民要对本国历史有基本认知;一国之民对国家的历史与文化要有温情与敬意。知情结合,国民教育根本实源於国史教育,唯有在国史的长河裏,方有国学(中华文化)及国情可知,三者结合生根,学界及社会各界合力播种,学生身份认同才有重新出发的可能。
作者为国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