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北京故宫太和殿垂脊神兽,上数第三为獬豸冠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重新统一全国之后,实现了“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一法度,即统一全国法律制度。国家立法权在中央政府。虽然我国最早的法律条文没有完整保存下来,但现存最早典籍之一《尚书.禹谟》,明确要求遵守“法度”:“儆戒无虞,罔失法度。”
三千多年来,中国人都视法律为莊严神圣,同时也明白:再好的法制、再完善的法律体系,也需要人来执行。从有史记载的尧舜禹时期,最高统治者亲自“巡守天下”,或派出使者巡视各地司法情况,直至向地方派驻司法机构。秦汉以来,设置地方官职的一条主线,就是解决国家法律在地方落地的执行机制。
皇帝特使 考察施政
巡按御史设立於隋唐,唐玄宗钦定《唐六典》:“监察御史,掌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明清中央政府均设有监察机关都察院,与刑部、大理寺合称“三法司”。封建时代立法权属於皇帝,三法司是国家司法机构,相互配合、相互制约。
都察院设御史,也称监察御史,明代共一百一十人。其中对口监察中央六部的,称为“六科”;分片监察全国各地十五个区片(明代十三个)的,称为“十五道”。北京故宫午门外东西两庑各四十二间,一部分为都察院六科垣舍,吏、户、礼科在东廊,兵、刑、工科在西廊。这些御史在此衙门坐机关的,属於内常差,其间奉命出巡盐务,称为“巡盐御史”;奉命出巡漕运,称为“巡漕御史”;奉命巡按地方,称为“巡按御史”。“八府巡按”就是巡按地方八府,基本上就是一省之地。
巡按御史虽然只是正七品,与知县同级,但位高权重。《明史》称:“而巡按,则代天子巡守,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按临所至,必先审录罪囚,吊刷案卷,有故出入者理辩之。”巡按是代表天子巡守,所到地方考察地方大员施政得失,弹劾有过错者。对发现重大问题,直接上报皇帝裁示,一般问题直接处理。特别是按临所至,必先调阅司法案卷,一一细究,辨明是非曲直,务求司法公正。因为新科状元是新鲜出炉的“天子门生”,相对来说是官场“素人”,与地方官没有多少利益纠葛,皇上授以“八府巡按”,正可考验他对君国忠诚度。
明代有“观政进士”制度,新科进士授职之前,先到各部门实习。因此笔者一度颇疑新科状元出任“八府巡按”为戏剧化故事。清后期学者史梦兰因明代事实,打消了同样的怀疑。其《止园笔谈》卷三称:各省、州、县中原先均设有察院行署,那是明和清初为御史巡方準备的。明代监察活动活跃,湧现出不少著名御史。《竹园寿集图》中佀锺活跃於成化、弘治、正德时期,官至右都御史(监察长)、户部尚书。
按察使司 岭南“法官”
提刑按察使司,简称按察使司、按察司;又称臬司,出《尚书.康诰》“汝陈时臬”,臬,圭臬,法律制度。是明清中央政府派驻各省的司法总机构,独立於总督、巡抚等地方大员,而相互配合制约。它既是省级司法部门,主管一省的刑名、诉讼事务,又是中央都察院在地方的分支机构,对地方官员行使监察权。主官为按察使。清朝设直隶(河北)、山东、山西、河南、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陕西、甘肃、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共十八位按察使。
因为皇帝亲派巡按毕竟不太多,所以各省按察使司官员按察州县就特别重要。《明名臣言行录》《(成化)浙江通志》记载,周新是广东南海人,永乐间由国子监监生被择优入仕,既当过监察院十三道的监察御史,也做过云南、浙江等地方按察使。他丰姿奕奕,风裁凛凛。发奸擿伏,聦察如神。直以激浊扬清、申冤理枉、植善锄恶为己任。弹劾敢言,贵戚畏之,目为“冷面寒铁”,京师百姓吓唬淘气的小儿,就说周新来了。
在浙江任上,周新听说钱塘县官叶宗行廉洁,就暗访其居所,只见唯有一束鱼乾。明日请他喝茶,说出此事,叶宗行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当地有“钱塘一叶清”之誉。后来周新被锦衣指挥纪纲构陷论斩,当廷抗辩:“在内都察院,在外按察司,朝廷法官也!臣奉法捕恶,奈何罪臣?”临刑大呼曰:“生为直臣,死当作直鬼。”被害当晚,司天监奏称天空文星坠落,永乐帝后悔不及。问左右周新是何处人?侍臣答称:广东南海。永乐帝感叹道:岭南乃有这等忠臣!后有一日,永乐帝恍惚间,见一穿绯袍而立者,就大声喝问是谁?绯衣人对曰:“臣是周新。上帝谓臣刚直,让我为浙江城隍之主,为陛下治姦贪吏。”说完已不见踪影。后来纪纲阴谋败露伏诛,周新冤案昭雪。明朝诗人张明弼《六贤祠》诗称讚:“五日京兆王弇州,冷面臬司号‘寒铁’。” (作者为中国历史文化学者、北京市档案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
《竹园寿集图》卷故宫博物院藏
作者:明,吕纪、吕文英
绢本,设色,纵33.8厘米,横395.厘米
简介:时吏部尚书屠滽、户部尚书周经、御史佀锺三人同值六十寿辰,诸僚置酒庆贺,绘此图以记其事。宾主皆穿官袍,按明制官阶一品至四品为绯袍,五品至七品为青袍,八品、九品为绿袍。蓝衣者似为佀锺。
吕纪、吕文英同时供奉内廷,时称“大吕”、“小吕”。吕纪以花鸟画著称,吕文英擅长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