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优势互补/振兴港产片 彰显“港味美学”

2024-03-11 04:03:0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天龙八部之乔峰传》改编自金庸小说《天龙八部》。

  根据金庸作品改编的香港电影《天龙八部之乔峰传》于去年初在香港与内地上画。这部由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知名演员甄子丹担任总导演、监制并主演的影片自开拍便引发关注。在今年两会期间,甄子丹回应与内地合作拍片的感受时表示:“影视行业不再分内地和香港,我们都是中国的电影人。”

  内地电影专家对大公报记者表示,港产片要继续振兴,不可丢掉能够彰显自身文化特质的“港味美学”,其中武侠影视剧是其中重要一部分。此外,全球来看,香港电影尚还只是区域性电影,面临拓展发展空间的任务。内地庞大的市场则为香港电影人提供了施展才艺的舞台,更多香港电影人可以“北上”与内地合作,优势互补,“携手”拓展海外市场。

  事实上,在过去五十年里,由金庸、梁羽生小说改编的武侠影视作品,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自1955年《书剑恩仇录》始,至1972年《鹿鼎记》终,历时18年,金庸一共创作了15部风靡华语世界的武侠小说。梁羽生也创作了《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等三十馀部武侠佳作。早在1958年,香港峨嵋电影公司就将金庸的武侠小说搬上银幕,拍摄了上下两集的《射雕英雄传》,之后《书剑恩仇录》《倚天屠龙记》《神雕侠侣》《鹿鼎记》等多部作品亦拍摄成影视作品,与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等影视改编作品一道,成为一个接一个的爆款。“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侠客精神,得到世界读者广泛的共鸣。这些武侠小说和影视作品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接受,甚至曾在日本掀起了一股“金庸热”。在英国,媒体甚至把金庸比作为“中国的托尔金”。

  大公报记者 张帅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