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国歌剧舞剧院经典舞剧《李白》。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香港特区政府、中央人民政府驻港联络办共同指导的“国风国韵飘香江”系列,昨日起至1月5日一连三日于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上演中国歌剧舞剧院经典舞剧《李白》,著名青年舞者胡阳、中国歌剧舞剧院主要演员陈炳睿轮流担纲演出,呈现诗仙李白的情怀,深入塑造中国文化的意韵与美感。胡阳接受大公报记者专访表示,希望能够透过李白笔下的月光,与香港观众共同分享那份属于中国人的思乡情怀。\大公报记者 徐小惠 郭悦盈
一连三日香港文化中心上演
去年《李白》在内地巡演达70场,演出一票难求。来到2025年新年的第一场演出,能够在香港进行,胡阳觉得很有缘分。李白诗里流淌着的诗意、浪漫,成为如今中国人的明月与故乡。“我想只要有人说中文的地方,都会有对李白的深刻文化共鸣。”
探索唐代风物和舞乐
舞剧以李白的家国情怀和拥抱山水的恣肆情感为依托,从晚年被发配夜郎的人生经历为切入点,用“月夜思”“东巡歌”“将进酒”“归去来”“大鹏赋”为题,选取李白人生中的重要片段,通过他在“入世”与“出世”上的权衡和抉择,揭示李白的内心世界,塑造一个舞剧舞台上的李白。舞剧对唐代的风物和舞乐进行了探索,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意韵和美感。
“我很喜欢李白,喜欢他的热情率真。”胡阳续说,“在所有李白以往留下的这些诗篇当中,最能让我们记住和最让我们感叹的都是那些才华横溢,充满了想像力的对天地间神游的描写。比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将进酒》《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等。”
剑舞展现李白侠客性情
他提到,《李白》是一部很传统的舞剧,在中国古典舞基本语言和审美框架的基础上,融入了多种肢体表达形式。“在舞剧里面有一段剑舞,借助了一些不同的道具和艺术形式,以剑作笔,来书写狂草般的艺术表现。李白崇尚侠义,有着侠客般的性情。舞剧设计中,一方面旨在展现年少轻狂、任侠的李白形象;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李白即使年老仍怀有报国之志的爱国精神。”
胡阳曾演出不同的舞剧,从《赵氏孤儿》到《孔子》,再到《李白》,通过舞蹈诠释不同人物的色彩,充分展现了他作为舞者和艺术家在艺术呈现上的钻研与思考。胡阳表示:“舞蹈不是语言的艺术,很难用文字的逻辑去准确地呈现舞蹈,舞蹈只能勾勒轮廓、表达意向,所以擅于抒情,稍弱于叙事,我认为这是舞蹈的特点。”他续说:“在不同的舞剧中、不同的人物性格里面,演员就是对不同的人物性格有独特的自我表达、刻画和塑造的空间。当然,首先是对历史原貌的了解,然后加上我们的想像捕捉,最后呈现在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