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发布会主礼嘉宾合影。
由香港艺术中心主办的“Collect Hong Kong 2025”(前称“Collectible Art Fair”)于昨日举行发布会。“Collect Hong Kong 2025”作为“艺术三月”艺术博览之一,将于3月22日至4月4日,于香港艺术中心包氏画廊及赛马会展廊举行。是次艺术博览有363位本地艺术家参与,提交作品共627件,当中包括挂画、陶艺、摄影、雕塑、装置艺术及混合媒介艺术等多种媒介。\大公报记者 郭悦盈(文、图)
“Collect Hong Kong 2025”艺术博览汇聚香港艺术院校及机构的艺术家,当中包括香港艺术学院、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院、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香港知专设计学院的师生及校友、香港雕塑会会员及香港艺术中心之友等。
发布会当日,香港艺术中心监督团主席刘文邦谈及对“Collect Hong Kong 2025”的寄望:“趁着‘艺术三月’的到来,香港艺术中心把握机会举办这个大型艺术博览‘Collect Hong Kong’,成为‘艺术三月’的注目艺术盛事之一,亦是唯一一个在‘艺术三月’专注推广本地艺术家的大型活动。同时,这个艺术博览亦正好配合特区政府的《文艺创意产业发展蓝图》。”
香港艺术学院教授文洁华表示:“‘Collect Hong Kong 2025’不仅仅是一个展会,更是一个合作的桥梁、一个充满希望的对话空间,也是艺术家们展示自我的舞台。它也象征着对本地艺术人才的承诺,致力于建立有意义的联系。”
艺术博览策展人Christina Brandt Jensen与两位顾问─香港艺术中心教授冯永基及香港艺术学院教授陈有强进行即场对谈。谈及此次艺术博览的特色,Christina表示:“对我而言,看到召集来的作品就像孩子走进糖果店一样令人愉悦。今年香港艺术中心继续举办艺术博览,公开召集各式艺术品,参展作品数量已经比2023年增加了一倍,为艺术界带来新的希望。我十分荣幸能参与这项盛事,在这个培育了许多本地艺术人才的地方继续支持新生代。”
发布会现场亦展示11幅艺术作品。其中,《喝采》出自香港艺术中心之友林伟而之手,其取景地为香港艺术中心的古天乐电影院,而电影院荧幕中呈现的,则是香港艺术中心所在的大楼景象。《水熊虫》的作者,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学生蒋季林,表示该作品参考了《科学怪人》(Frankenstein)和《变蝇人》(The Fly)这两部科幻电影,以此隐喻生物科技带来的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