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不可逆转失明的首要原因,香港大学医学院眼科学系与奥比斯合作进行本港首个青光眼的大型社区筛查项目,利用AI人工智能技术,为本港50岁或以上的公屋住户检查,目前发现青光眼的患病率高达8%,研究人员形容数字“得人惊”,患病率高过其他地方,而当中93%的患者未察觉有青光眼征状。有患者出现部分视野变黑情况,甚至行路时常撞到人,接受诊断时已是青光眼晚期。
今次筛查计划目标为共3000名公屋住户进行青光眼筛查,预计6月起展开第二阶段,为全港不同区域居民提供额外筛查名额。
青光眼有“视力小偷”之称,患者在早期通常不会有明显病征,但若病情持续恶化,可导致永久失明。今次筛查计划于去年6月起,为大埔、观塘、南区的公屋居民提供免费的全面眼科检查,截至今年1月,1159名随机选定的参加者,接受视力和屈光度检查、眼压测试、前后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影像等。筛查计划并采用人工智能“ROTA”技术,可直接观察患者眼底视神经的变化,将早期青光眼的诊断敏感度提高30%。
报告:港患病率为广州两倍
筛查计划中期报告显示,约8%的已接受检查人士被诊断患有青光眼,当中93.4%患者未能察觉青光眼症状,另有13.5%患者因白内障、老年黄斑病变和黄斑点前膜增生等被转介到眼科专科门诊跟进诊治。
港大医学院临床医学学院眼科学系系主任及临床教授梁启信形容,8%的患病率“得人惊”,广州在2006年曾进行同类的眼科流行病学研究,当时50岁或以上中国人的青光眼患病率约3.8%,而此次的数据是其两倍。
今年72岁的谢伯伯在2011年确诊患青光眼,他回忆初时未发现病症,后来有部分视野逐渐变黑,行路时常撞到行人,甚至有次过马路因视野缺损而跌倒,经医院诊断发现已是青光眼晚期。经激光及眼药水的控制,他现时只能看清视野的上半部分,若情况恶化,须接受手术治疗。
病发时间长 勿误当“老花”
“病发时间变化由几年至十几年都有可能,更体现及早筛查的重要性。”梁启信表示,病发初期患者可能有视野边缘模糊,在黑暗环境下视力变差,很多长者以为是正常的“老花”,其实这时就应求医,若诊断为青光眼可及时干预,减缓病情发展。
港大医学院院长刘泽星表示,此次计划运用全新的基层医疗模式,减轻公营医疗系统的负担,让市民更方便接受检查,同时预防视力受损和青光眼致盲,共同推动市民大众的眼睛健康。
医管局质素及安全总监黄立己表示,早期筛查计划可帮助更多患者。随着人口老化,医管局会推出不同措施,协助市民及早找出隐性疾病,尽早接受治疗,减低香港整体的医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