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内地推出提振消费七大行动,强调依法保障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益。图为游客在贵州安顺游玩。\新华社
“方案还首次强调稳股市稳楼市,并提出相应举措,努力让老百姓的消费底气更足。”17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多部门重磅发声介绍提振消费情况,阐述扩大内需方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中央近日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下称方案),针对需求侧特别是居民增收减负,提出育儿补贴等政策,相关配套政策将陆续出台;针对“加班文化盛行”,明确不得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保障休息休假权益。
据介绍,方案部署7大行动,提出30条政策举措,在“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中提出发展入境消费。学者建议,香港把握机遇,用好中西文化交融优势,举办国际级活动,吸引更多旅客来港。
正视“加班文化”:不得违法延长工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今年各项重点任务之首,并明确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17日国新办发布会上,李春临介绍方案部署具体实施的七大行动,包括需求端的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供给端的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大宗消费更新升级行动、消费品质提升行动,以及外部环境端的消费环境改善提升行动、限制措施清理优化行动等。
提升最低工资 按时调稳步调
李春临提到,方案聚焦能加力、可落地、群众有实感的增量政策,全方位扩大商品和服务消费。这次方案在需求侧加大政策力度,着力促进居民增收减负。比如,提出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科学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让最低工资标准按时调、稳步调等。方案首次在促消费文件中强调稳股市、稳楼市,并提出相应举措,努力让老百姓的消费底气更足、预期更稳、信心更强。聚焦惠民生,会同有关部门提出真金白银的政策举措。结合百姓日常所需,提供更多元、更普惠的消费供给。
同时,强化消费政策协同,财税、金融、产业、投资等各项经济社会政策都要体现促消费的政策导向。这之中,既有项目投资、财政资金、工会经费、消费帮扶等实打实的资金投入,也有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金融信贷、休息休假权益保障等相关政策支撑。
落实带薪年假 鼓励错峰休假
针对“加班文化盛行”等问题,方案专门就“保障休息休假权益”提出相关举措,通过强化执行监督来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明确不得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同时鼓励弹性错峰休假,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等。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符金陵表示,2025年,财政政策将“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大力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惠民生方面支持力度,强化医疗、教育、养老、就业保障,支持提升居民消费能力。2025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667.4亿元人民币,支持各地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统筹相关资金资源,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此外,中央财政将安排奖补资金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扩大入境消费。
中央财经大学博士后研究员胡鸿雁表示,“加班文化”侵蚀劳动者身心健康,制约消费潜力释放。方案提出的相关举措可望平衡工作与生活,提升劳动者幸福感与满意度,有助于拉动内需,促进文旅等第三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通过提升最低工资标准等,减轻民众经济负担,增加可支配收入,为消费复苏奠定坚实基础。
三路并举 提振消费
惠民生
保障休假
•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明确不得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鼓励弹性错峰休假
讬育养老
•完善讬育养老服务体系,开展育儿补贴制度研究
就业补助
•今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667.4亿元人民币
最低工资
•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科学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按时调、稳步调
教育资助
•今年延续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和本金延期偿还政策,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促消费
以旧换新
•2025年安排3000亿元人民币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汽车消费
•支持有条件地方在促进二手车高效流通、发展汽车后市场等方面先行先试
AI应用
•促进“人工智能+消费”,加速推动自动驾驶、智能穿戴等开发和应用推广
消费维权
•今年将全面升级12315监管平台,强化大数据技术应用,推广消费纠纷解决机制
增后劲
金融支撑
•人行研设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消费重点领域低成本资金支持
入境消费
•中央财政将安排奖补资金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扩大入境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