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交银观察\存量贷款定价换锚 彰显LPR传导机制(下)

2020-01-03 04:26:32大公报 作者:唐建伟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根据上市及非上市银行历年净息差数据,银行负债成本逐渐与存款基准利率“脱鈎”,而与代表市场流动性松紧的货币市场资金利率联动性更强

  人民银行2019年12月28日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9〕第30号》,对参考贷款基准利率浮动的存量贷款切换时间表、重定价周期等做出相关规定。基于现况是参考LPR定价的贷款在总贷款中的占比太低,大量尚未到期的存量贷款受“合同效应”影响仍参考贷款基准利率定价。是故切换存量贷款定价方式显得迫切,否则LPR新机制的政策效果难以发挥。\交行金研中心首席研究员 唐建伟

  (文接2日A13版)

  存量调整对银行利差偏负面

  定价机制转换前后最本质区别在于,过去调息大多数时候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调整,对于银行净息差冲击较小。而新机制下,LPR回落只压降贷款利率,银行负债端成本并未下降,从而直接降减了银行的利差空间。

  通过情景测算,我们对近150万亿存量贷款切换定价方式可能对人民币贷款加权利率变化的贡献进行了分析。情景分析中,假定信贷增速维持在12.5%,相对平稳。贷款中优质企业、机关团体这类议价能力强且占比接近40%的贷款将随着定价方式切换对整个人民币贷款加权利率的回落产生更大比重贡献。存量小微贷款规模占比也接近20%,若其贷款定价切换后利率回落幅度能跟随LPR步伐,也将对人民币贷款加权利率下行产生显著积极作用。加之,本轮政策调整目标本就是解决部分民营小微企业融资贵和难的问题。

  因此,即使考虑到经济下行压力仍大,信用风险改善并不明显的因素,小微企业贷款定价机制切换情景分析中,我们依然选取了接近优质企业的幅度。通过情景分析粗略估计,在2020年8月存量贷款切换完毕时,若LPR在当前基础上继续回落10至20点子,整个人民币贷款加权利率回落幅度可能更大,而其中10至15点子的回落大概率可能直接由存量贷款定价机制切换所贡献。

  银行业负债端表面数据显示企业居民存款的占比较高,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同业负债占比不足15%,似乎表明参考存款基准利率定价的企业、居民负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计息负债成本率。然而,考虑到银行业内存款的竞争性,即使参考存款基准利率定价,往往各家行利率上浮的幅度也有所差异,全行业存款的价格并非如存款基准利率般“刚性”,存款利率货币基金化,与流动性松紧日益密切。

  通过对上市银行以及非上市银行财报中历年净息差等数据分析发现,银行负债成本已经逐渐与存款基准利率“脱鈎”,并且与代表市场流动性松紧的货币市场资金利率(SHIBOR等)联动性更强。银行业内部仍存在不平衡发展现状,上市银行普遍在规模和吸存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负债成本对于流动性松紧敏感性相对更低。

  非上市银行可能在存款竞争方面的相对弱势,使得其普遍市场化负债占比相对更高,进而其负债成本受流动性松紧影响更强。这使得整个银行业综合负债成本更加取决于央行数量型货币政策的松紧。若2020年央行流动性投放维持稳健适度的节奏,银行计息负债成本率下行将较为缓慢。在政策力度适中的场景下,仅存量贷款定价机制切换或对银行业净息差带来约8至10点子的冲击。

  并且存量贷款基准切换对中小银行压力可能会更大。由于LPR=MLF+点差,对大银行而言,通常较中小银行具有获取MLF等流动性资源的优势,MLF操作利率下降,LPR点差不变的同步下降,并不影响来自MLF流动性的利润创造。但对中小银行而言,获取MLF等流动性资源相对劣势,负债成本居高难下的情况下。LPR下降对其利润的冲击将较大行更为显著。

  切换期或是重要降息窗口期

  为确保存量贷款平稳切换,防止切换过程中对银行业局部造成较为显著的冲击,货币政策维持稳健并适度偏松调节必不可少。

  一是流动性总量控制方面,政策可能密切关注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运用多重组合工具向银行负债端补充流动性,促使银行综合负债成本小幅下降,并提升银行信贷投放积极性。这对于疏通利率传导渠道后,更进一步地响应中央金融供给侧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也至关重要。

  二是价格型调控方面,在存量贷款定价基准完全切换之前,下调MLF操作利率,仅对新增贷款产生直接影响。占比较高的存量贷款要切换后才能呈现利率实质性回落,这使得2020年一季度降息效果依然可能不明显。

  当然,三个月的时间并不长,2020年3月存量贷款即进入切换阶段。根据这样的估计,2020年存量贷款定价方式切换期,也可能成为货币政策降息的重要窗口期。在此之前,货币政策调控将以数量型政策为主。

  三是针对当前非对称降息可能对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产生差异化冲击,货币政策组合使用全面降准、定向降准以及TMLF等手段压降银行负债端成本并对潜在流动性风险的中小银行进行即时流动性补充也十分必要。(全文完)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