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江南晓望/中国“双循环”发展稳经济/中银国际 程漫江、叶丙南、张 婉

2020-08-03 04:24:0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若果全球化进入深度调整周期,中国或面临全球市场萎缩和外部环境严峻的挑战

  中国经济延续复甦态势,二季度呈现加速恢复趋势,GDP转为适度正增长,房地产、汽车、基础消费和基础设施投资均大幅回升,预计下半年GDP增速或超过5%,逐步回归接近潜在增速水平。海外疫情导致全球需求低迷和供应链中断,中美关係紧张进一步打击跨境贸易和投资,中国依然存在疫情局部复发风险,外贸部门和聚集性服务消费恢复相对滞后,中国经济仍面临诸多不确定。中国货币政策已有所微调,但尚不能大幅收紧。

  各部门生产和供给的恢复快於需求的恢复。由於中国疫情较早得到基本控制,工作场景进行防疫改造,企业复工复产进度较快,推动生产和供给相对较快恢复,工业增加值在3月跌幅大幅收窄,4月即恢复正增长,6月增速达到4.8%,与2019年增速仅差0.9个百分点。消费者对疫情的担心情绪尚未完全消除,加上消费行为惯性,需求恢复速度慢於生产和供给,6月社会零售额和服务消费尚未实现正增长。

  二季度经济好於预期

  工业恢复速度快於服务业。由於服务业具有人力密集和聚集消费属性,恢复速度相对较慢,尤其是公共交通、旅遊、餐饮、住宿等服务仍延续同比下跌趋势。二季度服务业GDP增长1.9%,显著低於第二产业GDP增速4.7%。6月餐饮业零售额同比下降近20%,民航和铁路客运量同比降幅仍超过40%。

  从消费类别恢复情况来看,必需品消费好於耐用品消费,耐用品消费好於聚集性服务消费,线上消费好於线下消费。二季度食品饮料、日用品、藥品等必需品零售额保持快速增长,多数产品增速超过10%,办公用品、通讯器材、汽车和家电等耐用品零售额回升较快,跌幅快速收窄,在第二季度基本转为正增长,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上半年增长7.3%,二季度单季增速达到13%-14%,但餐饮、住宿、旅遊等消费同比仍延续较大幅度的下跌态势。

  固定资产投资恢复较快,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恢复快於製造业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一季度的下跌16.1%收窄至上半年的下跌3.1%,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基建投资分别从一季度下跌7.7%和16.4%,转为上半年增长1.9%和下跌0.1%,其中6月单月分别明显增长8.5%和8.4%,製造业投资继一季度下降25.2%后上半年仍下跌11.7%,对应6月单月仍下跌3.5%。

  受海外疫情对全球需求和供应链的影响,进出口恢复相对滞后,但6月以来有明显改善,一方面与疫情有关的医疗用品出口、居家办公用品和娱乐电子产品出口增长迅猛,医疗设备和包括口罩的纺织用品美元计价出口上半年分别大幅增长41.4%和27.8%,另一方面欧美经济重启和企业复工带动大部分产品出口有所改善。

  秋冬季节增疫情不确定性

  展望下半年,中国经济将延续复甦态势。一方面,随着海外发达国家自5月重启经济活动,全球经济预计将在下半年逐步修复,虽然三季度大概率仍将低於去年同期,但降幅将较二季度明显收窄,欧元区和美国製造业PMI(採购经理人指数)近期也重回50以上的扩张区间。海外复工复产将同时带来全球供应链的恢复和生产预期的改善,能源和基本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出现了明显反弹并带动PPI价格指数回升和工业企业利润改善。

  另一方面,国内需求也将逐步恢复。首先,在宽鬆的货币财政政策背景下,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预计将保持较快增长,近期以汽车代表的大宗耐用品消费也明显好转,中汽协汽车销量5-6月开始同比增长10%以上;其次,国内常态化疫情防控取得成效,近期电影院的室内活动场所也宣布开放,预计将带动旅遊、跨省出行、餐饮、娱乐等消费需求逐步回升。笔者维持今年全年GDP增长2.5%,明年增长7.6%的预测。

  但中国经济仍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第一是全球疫情的不确定性,目前海外疫情依然严重,不排除秋冬季节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疫情再次蔓延的风险,中国与全球经济被阻断状态可能持续,全球供应链循环再次受阻,对中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第二是中美关係紧张,由於两国疫情应对效果的巨大反差和美国大选的政治周期,中美关係进一步紧张,加剧全球经贸和投资活动疲弱程度。

  货币政策难大幅收紧

  随着经济活动延续复甦态势,中国已率先释放出货币政策调整信号,货币政策最宽鬆的时期已经过去。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显著上升,7天银行间质押回购利率和2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从4月末的1.9%和1.3%上升到6月末的3.1%和2.2%。人民银行指出,可能考虑退出疫情期间实施一些宽鬆政策,部分城市加码房地产调控,落实“房住不炒”和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目前中国经济增速仍低於潜在增速,未来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地方政府和中小企业面临极大压力,民众尤其是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货币政策尚不能大幅收紧。笔者认为央行未来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信贷平稳增长,更加注重定向或结构性宽鬆,加大对中小企业和重点製造业的信贷支持。

  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下半年经济工作进行部署,肯定了二季度经济较快恢复势头,但表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複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其中存在众多中长期问题。中央决策层从持久战的角度出发,明确未来中国将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再次强调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当前全球化将进入深度调整周期,中国面临全球市场萎缩和外部环境严峻的挑战。中国一方面需要充分挖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激发各类经济活动主体的活力,扩大国内需求,从而保持经济、社会和就业的稳定运转。根据政治局会议的部署,扩大国内需求,要同时扩大最终消费和有效投资,并推动重大区域发展,与之相关的居民消费升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城市群、都市圈的一体化发展是扩大内需的重点。

  加强国际合作达致共赢

  另一方面,面临高度不确定性的疫情走势和海外政治环境,为了保持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同时“补短板”和“锻长板”。中国已经具备全产业链的优势基础,部分製造水平也位居世界前列,未来在巩固和发挥上述优势的同时,也将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特别补齐核心技术短板,实现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向全球产业链的更高端迈进。

  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不等於闭门造车,政治局会议表明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未来发展仍需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局面。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意味着中国将继续加快全面开放,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加快全面开放进程,完善营商环境和产权保护,吸引国际人才、技术和资本,大力推动创新,实现中国与世界双赢。产业链的现代化建设是长期投入的过程,越是精密複杂的高科技产品越是需要来自不同国家的高技术和设备合作。未来,继续扩大开放和加强国际合作依然是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路径。

  (作者程漫江为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叶丙南为资深宏观分析师,张婉为宏观分析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