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庙堂江湖/中国拓高新产业 引领经济向前\德国波恩大学经济学博士 沈 凌

2024-02-26 04:03:0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中国的制造业必须由过去的劳动密集型,逐渐走向高科技,为经济增添动能。

  过年了,少不了吃吃喝喝。各种饭局是观察社会不同圈层的良好视角。去年经济不好,股市尤差,所以大部分时候,大家都是在用各种段子吐槽,排解心中的郁闷。不过吃吃喝喝的多了,我慢慢发现了一个规律。

  我那些中年生意人的圈子,吐槽的比较多,大多数人觉得钱不像早些年那么好赚,对于前景比较悲观。但是,我儿子那些刚入职场的小朋友们,却信心满满,他们这些STEM毕业生被长三角、大湾区的高新企业争相聘请,起薪点愈来愈高,还互相攀比,弄得我这个快退休的穷书匠害了红眼病,郁闷的不得了。

  后来我想,这不正是隐喻了中国正在激烈产业转型的经济体吗?最近20年的高速增长,劳动密集型行业慢慢日薄西山,难以再像以前那样引领中国经济高歌猛进,所以我那些从事相关行业的外贸商和生产企业家,都感受到了经济寒潮。再外加国际形势变化,发达经济体要求制造业回归,对中国产品加税加壁垒,所以不少生产效率低的企业破产,或者转移到东盟和其他低成本地区。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我那些中年商人朋友叹息的真实原因。

  但是经济增长从来不是各个行业齐头并进。在不同阶段,不同产业的进步速度不同,这就是所谓的风口。20年来,中国的制造业主要是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他们从雄起到成熟再慢慢衰落和转移也是大势所趋。

  跨越中等收入关口

  现在中国的经济,汽车、高铁、轮船、大飞机都已经起来了。有些还没有形成生产量,但是距离批量生产不远了。汽车出口虽然已经是世界第一,但全球十大汽车厂家,中国只有比亚迪刚刚挤进去。这些产业对中国而言还是朝阳初升,方兴未艾,潜力巨大。

  回想20年前,中国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家电不也一样处于这样的状态吗?这20年来,多少中国家电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破产倒闭,才诞生了今天能够傲视全球的绝对领先品牌?未来20年,中国汽车、轮船、飞机、高铁,难道就不可能覆製过去家电的成功历史吗?

  我想这,或许是下一代STEM新人能够在职场意气风发的原因所在。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极大。如果下一代还想学个外贸金融就像我们这代人一样,靠几句外语就捡钱发财,既无可能也不应该。毕竟日本、德国这些发达经济体是靠高科技产业维持着整体高收入的生活水准。中国想要跨越中等收入,进入高等收入阶段,也需要通过大力发展这类行业,别无捷径。

  与发达国错位竞争

  当然,这样的跨越和未来的经济增长,绝非大道坦途,困难在于两个方面:

  1)中国高技术含量的新兴产业,触碰了先进经济体的饭碗,这个竞争就会趋于激烈。一定程度上,是在抢人家的饭碗。这时候还幻想别人对你友善如初,那就太天真了。但幸好中国本身的市场足够大,中国对东盟、中东、俄罗斯等地区的影响力也足够强,中国有实力与先进经济体相对平和的错位竞争,瓜分世界市场。千万不要意气用事,变竞争为对抗,那对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损失无疑大于原有的先进经济体。

  2)中国经济内循环发展不够,那些束缚了市场经济发挥作用的行政性限价限购限卖政策,阻碍了高科技产业发展红利外溢到经济各个阶层,使得不同产业冰火两重天,长期来说难以稳定发展。以德国为例,这样先进的经济体,真正有世界竞争力的产业也就是那么几个,但是他们整个社会的普遍收入水平都很高,不同产业收入差不大。那就是因为其良好的劳工保护和发达的服务业,把大众、宝马这些大企业获得的技术高溢价外溢到了其他社会阶层。要不然,为什么德国理发师、厨师、出租车司机这类职业,其产出并不比中国相关人员高,但是收入却是中国的好几倍?

  在疫情的冲击中,中国不少服务业小业主经不住冲击倒闭。德国政府对餐饮等服务业却提供大量补贴,让他们渡过难关。所以虽然通胀高企,但是经济下滑并不严重。另外,德国企业虽然薪水不高,但是工作时间短,休假时间长。只要有了閒暇时间,才能去消费,才能促进服务业发展,才能让不具备高科技才能的普通人分享高科技企业成长的成果。

  中国经济增长虽然远高于日本、欧洲,但是人家不少合理的制度政策还是需要我们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