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实话世经/优化平衡形成合力 释放强劲动能\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程 实

2024-02-27 04:03:0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物胜权而衡殆,形过镜则照穷。”去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对于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刻剖析,为未来经济工作勾勒出了清晰图景,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行动指南。在全球经济风高浪急之中,中国经济正迈着坚实的步伐走向未来,以优化平衡形成合力,不断释放强劲的发展动能,高声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一是优化质升与量增的平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坚持高品质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不仅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向的明确指引,也是对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优化品质提升与数量增长的平衡,反映了从“追求速度和规模”向“追求效率和品质”的转变,这也是基于对国内外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前瞻判断。

  具体而言,优化质升与量增的平衡意味着更多关注于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和可持续发展。首先,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提高中高端产业的比重,提升整体经济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其次,科技创新是驱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将有助于突破核心技术的瓶颈,提升国家竞争力。最后,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不仅是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也是对全球生态责任的承担。

  二是优化先立与后破的平衡。“先立后破”强调了宏观经济内生辩证关系矛盾统一的本质,不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一种实践,也是对历史经验的一种总结。同时,“先立后破”也体现了一种动态的平衡观念。它强调在改革的过程中,既要有推陈出新的勇气,也要有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智慧。只有更高效地处理好它们之间相生共随、互为表里的关系,才能实现高品质发展的共同目标。“先立后破”强调了顺序、强调了重点,在打破旧的思维范式、突破旧的发展瓶颈、破除落后生产方式之前,要充分考虑、审慎评估“破”的短期成本和经济代价,要通过先“立”来有效缓解阵痛、抵补可能的成本。

  三是优化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平衡。在全球化时代,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依赖于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协调发展。硬实力的增强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为内核,而软实力的增加则是以制度支持为关键,培育硬实力与提升软实力缺一不可。这样的双轨平衡、双管齐下,才能实现更加持续、全面的经济发展。培育硬实力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从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战略新兴产业、开辟新赛道,并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四是优化消费与投资的平衡。消费和投资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它们之间的平衡关系直接影响到经济的稳定性和持续增长的潜力,不仅需要政策制定者精确把握宏观经济调控的力度和方向,还需要市场参与者灵活应对经济环境的变化。在此过程中,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与投资的关键作用,促进消费和投资之间形成良性回圈,以内回圈合力有效对冲潜在的外需收缩压力。从历史的视角来看,过去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投资的快速增长,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日益成熟,消费的作用逐渐增强,消费和投资之间的协调关系也愈发重要。

加强宏观政策协调性

  五是优化财政与货币的平衡。今年的政策基调更加注重宏观政策之间的协调性、一致性,着力提升宏观政策支持高品质发展的效果,发挥稳定市场预期、提振主体信心的积极作用。在经济学理中,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平衡是维护经济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经济健康。只有通过系统性的政策搭配,才能有效地应对多重经济挑战,实现经济金融增长稳定。

  六是优化宏观与微观的平衡。在当前形势下,宏观发展与微观感受存在温差。优化宏观与微观的平衡,既要深入理解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和需求,又要为微观主体提供必要的支援和引导。经济学历史上,各学派间也一直在探索宏观和微观之间的最佳平衡。凯恩斯主义强调宏观政策在经济调节中的重要性,而新古典经济学则强调市场机制和微观经济主体的效率。唯有把握和处理好宏观资料与微观感受,才能将宏观发展渗透到微观主体,实现社会发展的帕累托改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