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金融观察/数字货币跨境应用有赖国际合作\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 邓 宇

2024-06-03 04:02:5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香港金管局及中国人民银行就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试点合作取得进一步成果,扩大数字人民币在香港的试点范围,共同探讨依托分布式账本技术系统,实现两地银行的数字货币跨境支付。

  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是由中央银行推出的数字版法定货币。从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看,跨境支付的便利、安全和效率愈发重要,通过CBDC连接现有金融基础设施也具备现实可行性。CBDC跨境使用一旦获得政策允许和法律授权,届时CBDC跨境使用将具备更宽松的市场环境和成熟的技术条件,测试范围有望扩大。

  目前,欧美日央行对于CBDC的立场和态度加快转向。2022年3月,美国总统拜登要求美国政府研究和开发一种可能成为美国央行货币的数字货币(即“数字美元”);在2023年4月,日本银行启动发行数字日圆的试点项目;2023年7月,欧盟委员会提出法案,计划为未来将推出的数字欧元提供法律框架。另一方面,二十国集团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国际清算银行(BIS)、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等国际金融组织对于CBDC国际监管问题颇为重视。

  从国际货币体系变革和全球经贸格局演变来看,CBDC的跨境应用将可能成为未来主流趋势。

  一、CBDC跨境应用的潜在风险

  一是CBDC的国际竞争与潜在冲突。BIS预计,到2030年新兴和发达经济体的24家央行将拥有数字货币,并认为分歧、限制和不协调的法律和监管框架将对CBDC的互通性构成挑战。CBDC的设计差异因涉及的中央银行数量及其不同的目标、法律框架等,成本将增加。

  在不了解其他国家CBDC收益和风险状况的情况下,如果在技术上不能支撑CBDC赋能跨境支付、国际投融资等应用场景和金融监管,那么一国会失去同其他CBDC进行充分竞争的条件,导致遭受损失。BIS向G20提交的报告明确指出,任何跨境CBDC安排将需要得到共同商定的治理框架的支持,该框架确定各方的规则、权利和义务。

  二是CBDC的法律与监管风险。随着CBDC的盈余增加,更多消费者从银行货币转向CBDC作为主要支付手段,缩小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美国学者认为,发行数字美元能否解决支付效率和成本,以及数字美元对维持美元霸权地位是否发挥作用并不能得到验证。

  中央银行应该明确CBDC的政策目标,解决技术、利益和风险问题。目前CBDC还是处于初始阶段,需要制定完整的法律和监管框架。BIS也指出,当前参与CBDC相关工作的部分中央银行在法律授权方面存在短板。目前全球主要央行围绕CBDC的立法进程虽有加快,但仍需充分评估和论证。

  各地监管与技术标准有别

  三是CBDC的全球治理风险。CBDC将在保障国家金融安全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掌握技术标准制定权,将使本国CBDC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CBDC应用于跨境场景,需要考虑各司法管辖区不同监管要求和技术标准异构性,而货币桥在业务设计之初就建立了基础设施对接模块,可兼容多种对接模式,包括跨境收付双方均有各自的CBDC系统,或其中一方尚未建成CBDC系统等。FSB、BIS、SWIFT和IMF对CBDC的跨境支付持有正面和积极立场,均认为通过搭建安全、普惠和兼容的CBDC跨境基础设施,将有助于降低跨境支付成本,提高金融便利度。

  二、CBDC跨境应用的监管障碍

  其一,CBDC将对金融安全和金融稳定性构成新的威胁。有三个问题有待解决:

  (1)网络系统安全风险。CBDC与其他网络支付载体有着本质区别,CBDC的发行和流通将高度依赖严密的网络系统。CBDC的吸引力取决于私隐水平和计算机制方面的设计,相较于零售型CBDC,未来CBDC嵌入跨境支付网络后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网络环境,潜在网络系统安全风险将可能上升。

  (2)私隐洩露风险。私隐保护是公众关注的议题,这将影响到未来CBDC的发行和应用,如果缺乏私隐保护,将对CBDC的发展造成阻力。

  (3)公共基础设施安全。过去数年SWIFT频繁被欧美发达国家作为金融制裁工具被滥用,中立性和独立性遭到重挫。因此,新兴经济体发展CBDC并推动批发模式的驱动力更强,预计未来的研发和测试进展可能更快。

  需测试对传统货币体系冲击

  其二,CBDC跨境业务及应用将面临司法管辖权冲突。CBDC将面临的司法管辖权冲突主要涉及四个领域:

  (1)CBDC跨境业务的法律监管。BIS的mBridge(数字货币桥)项目提出构建模块化功能、可伸缩性,以及符合特定于管辖范围的政策和法律要求、法规和治理需求。目前技术层面的跨境测试项目旨在解决不同司法辖区的法律兼容性问题,围绕CBDC跨境业务的具体监管细则仍需要通过BIS、IMF和世界银行的技术验证、沟通和协调。

  (2)CBDC跨境平台的法律监管。BIS和SWIFT等国际金融组织计划或开始推进包括CBDC沙盒测试、mBridge等平台建设。

  (3)非正式机制和国际软法。CBDC一旦超出本国管辖权,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国际市场或其他司法辖区,将可能出现法律监管产生冲突,需要建立类似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仲裁法院等国际组织,制定具有国际公信力的国际软法,同时发挥G20、世界银行和IMF等非正式国际机制的协调作用。

  (4)公众私隐保护。私隐保护是目前CBDC发展最核心的议题之一,未来CBDC要实现跨境支付、交易以及其他应用,必须具备强大的私隐能力。

  其三,CBDC将对传统国际货币体系变革带来新的不确定性。目前全球主要央行设想的CBDC模式和应用仍然主要在国内支付结算层领域(即零售型CBDC),但有关围绕CBDC跨境支付或结算测试也已提上日程。如果各国共同努力确保CBDC之间的互操作,CBDC有可能提高跨境支付的效率。

  跨境支付通常涉及更高的合规和监管标准和要求,监管和政策合规与跨境支付效率将是需要权衡的一方面。引入CBDC的主要挑战之一是传统银行部门的去中介化,以及对货币政策执行的影响,主要涉及到银行存款从中央银行的CBDC账户的潜在转移,而且中央银行也存在与传统银行存款竞争等问题,将可能影响银行信贷成本和盈利能力。目前CBDC尚未进入实质性应用阶段,也存在不少盲区和误区。对此,需要不断测试CBDC对传统货币体系的负面冲击。

  三、前景与展望

  全球CBDC的发展进程加快,因其具备高效、低成本及便利等优势,国际金融组织、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对CBDC的发展前景看好,预期未来CBDC在跨境支付、跨市场交易等拥有较大的应用空间。

  数字人民币积极扩大试点

  中国启动CBDC项目较早,积累较丰富经验,数字人民币逐渐走向批发阶段。香港在CBDC跨境应用领域的探索走在前列,香港金管局陆续推动研究和测试,2024年3月启动批发层面CBDC项目,旨在支持和推动香港地区基于wCBDC平台的代币化市场发展。

  目前,香港金管局及中国人民银行就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试点合作取得进一步成果,扩大数字人民币在香港的试点范围,并共同探讨依托分布式账本技术系统,实现两地银行的数字货币跨境支付。预期数字人民币在香港的跨境支付试点,将助力大湾区互联互通,而且金管局推进的一系列研究探索及应用测试,将为全球金融市场创新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当前,CBDC真正走向国际社会仍面临诸多障碍,实现CBDC区域内跨境互联(包括支付结算等)的概率较高,中长期看将在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市场有更广泛应用。

  但是,要实现CBDC的有序发展和良性竞争,离不开国际监管合作,防范CBDC“碎片化”的风险,加强国际监管协作应尽快提上日程并做好研究和实践准备,一方面是继续探索CBDC融入现有的金融基础设施和业务的可行性测试,另一方面是建立健全CBDC国际协调机制,加强CBDC司法管辖交流和国际监管协调,预期CBDC跨境应用将会迈向深层次发展阶段。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