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经济探针/中国出口强劲 经济超预期\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温 彬

2024-06-19 04:03:0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中国上月出口总值若以美元计,同比增长7.6%,对整体经济带来庞大的得益。

  中国近期出口表现突出,并成为首季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展望未来,中国出口表现仍然乐观,除了外部需求向好外,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不过,随着欧美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需要开拓更多市场,以及扩大国内需求。

  今年以来,受外需回暖带动,出口保持较强景气度。1月至5月,中国出口金额超过1.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7%。其中5月出口总值3023.5亿美元,同比增长7.6%,较上月的1.5%大幅改善。出口的良好表现,既有赖于外需保持韧性,也依托于强大的竞争力。出口带动之下,经济也有超预期表现。

  环球经济向好 外需具韧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4月份发布《世界经济展望》,将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上调至3.2%,与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持平,较1月份预期上调0.1个百分点,较去年10月份预期上调0.3个百分点。同时,IMF预测2024年全球贸易增长3%,大幅高于上年的0.3%。经济运行平稳、贸易增速反弹是2024年的主要特征。

  外需保持韧性,一方面是由于全球制造业景气度回升。今年1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上升至50,自2022年9月以来首次站上荣枯线。此后几个月始终保持在景气区间,5月甚至上升至50.9,达到2022年8月以来最高水平。

  主要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制造业景气度同步回暖,如5月美国Markit制造业PMI由50上升至51.3;欧元区制造业PMI由45.7上升至47.4,逆转了年初以来的下降趋势,越南、印尼、菲律宾等东盟国家制造业PMI继续保持在荣枯线上方。

  全球制造业景气度回升,对中国产品出口带动显著。今年1月至5月,中国出口船舶2363艘,价值17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5%和93%,延续了年初以来的快速增长。汽车出口245万辆,价值464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26.8%和20.1%。集成电路出口1139亿个,价值626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0.5%和21.2%。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欧美的库存回补。今年3月,美国库存总额同比增长0.65%,自去年11月-0.05%已开始反弹。其中零售商库存同比增长4.2%,自去年7月的低点开始反弹;制造商库存同比增长0.7%,结束了连续9个月的同比负增长。截至3月,14个大类行业中有11个行业进入主动补库,较上月增加1个。上游4个行业和下游6个行业或均处于主动补库,中游4个行业仅有1个处于主动补库。

  美国转向库存回补周期,对中国的消费品出口也将产生明显的带动。如1月至5月中国家具及其零件出口同比增长16.6%,家用电器出口同比增长14%。5月中国对美国出口同比增长3.6%,较上月的-2.8%明显改善,美国占中国出口份额比重也回升0.3个百分点至14.6%。

  产业链完善 出口竞争力强

  2023年,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14.2%,稳居世界最大出口国地位。完善的产业链、出色的产品竞争力以及拓展多元化市场的努力,都为中国出口保持景气度奠定了基础。

  从产品角度看,中国是全球散货船、油船和汽车运输船的最大出口国,手持船舶订单增速屡创新高,因此在航运市场复苏的背景下,船舶出口能一枝独秀。此外,中国基本建成完备且有竞争力的新能源车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新三样”成为中国产品出口的新品牌。

  从贸易伙伴角度看,随着“脱钩断链”加剧,欧美发达国家在中国出口中的份额持续回落,新兴经济体的占比则不断提高。根据海关总署统计,一季度,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5.5%,高于整体0.5个百分点;对拉美、中亚五国进出口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东盟和巴西是两个典型代表。

  今年首5个月,中国对东盟出口2359亿美元,同比增长9.7%,占中国出口份额16.8%,最大贸易伙伴的角色更加稳固。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合作之所以逐步加深,主要由于双方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互补性。一方面,愈来愈多的中国企业将东盟作为走出去的第一站,选择在东盟投资设厂,进而带动了中间产品、半成品的出口。另一方面,随着美国对中国贸易制裁的不断升级,东盟作为贸易中转国的角色愈发凸显。

  今年首5个月,中国对巴西出口285亿美元,同比增长25%,远高于去年全年-4.6%的增速。今年3月,巴西正式超过比利时,成为中国电动汽车出口的第一大市场。今年首4个月,中国对巴西出口超过8.5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大增940%。

  出口回升 经济复苏关键

  4月30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指出,年初以来“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质效向好的特征,经济实现良好开局”。此中关键,无疑是出口的快速增长。

  一季度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高于去年全年的5.2%,好于市场预期。三驾马车中,一季度淨出口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好于去年全年的-0.6个百分点。而消费拉动点数由4.3下滑至3.9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拉动点数由1.5下滑至0.6个百分点。出口的边际改善幅度最大,且拉动点数已经超过资本形成总额。

  实际上,出口的拉动作用,在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均有体现。

  一是带动制造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今年首5个月,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好于去年全年的5%。其中与出口相关的几个行业表现尤为亮眼: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3.8%,大幅高于去年全年的3.4%;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值同比增长11.1%,大幅高于去年全年的6.8%;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保持在两位数水平,且快于工业生产整体增速。

  二是带动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首5个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6%,大幅高于去年全年的6.5%,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投资三大支柱中,基建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已低于去年全年增速,制造业投资是拉动投资增速反弹的主要动力,而制造业投资增速反弹,一方面同中央对新质生产力重视有关,另一方面,则与出口的拉动作用密不可分。

  三是带动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改善。出口产业链上有不少中小企业,因此也更能受到外需回暖的传导。今年3月,制造业中型企业PMI回升至50.6,小型企业PMI回升至50.3,均为去年4月以来首次站上荣枯线。4月中型企业景气度回升至50.7,小型企业则持平于50.3,均好于大型企业。

  四是带动就业状况改善。根据商务部统计,出口大致能提供约1.8万亿的就业岗位。出口景气度提升带动中小企业景气度改善,进而会改善就业状况。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由上月的5.2%回落至5%,与去年9月至11月持平,均为2021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外来农业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则由上月的5%回落至4.5%,为今年以来最低水平。

  近期不少国际机构均上调中国今年经济增速预期,如IMF将增速预期由4月的4.6%上调至5%,原因是中国一季度GDP的强劲增长,以及近期推出的有关政策举措。出口的超预期表现无疑是重要砝码。

  扩大内需 警惕外部冲击

  5月出口增速虽然超预期回升,但一些值得警惕的苗头已出现。5月制造业PMI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回落2.3个百分点至48.3,近3个月以来首次跌破荣枯线。

  展望下一阶段,出口增速回升仍有基础,包括去年二三季度基数偏低、全球商品价格步入上行区间等,但一些逆风因素无疑也值得关注。

  一是美国经济已经出现降温迹象。美国一季度实际GDP环比折年率从初值1.6%下修至1.3%,较去年四季度的3.4%大幅放缓。4月份美国个人消费指数环比增长0.2%,低于前值0.7%;实际个人消费支出环比下降0.1%。旧金山联储的研究显示,美国居民超额储蓄在3月或已消耗完毕,对于美国未来的消费需求或产生一定影响。加上美国紧缩政策效果显现,库存周期回升斜率相对缓和,可能会对下一阶段的外需形成冲击。

  二是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上月14日,美国白宫发布声明称,将对包括钢铁和铝材、半导体、电动汽车在内的一系列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总价值约180亿美元。

  因此,尽管当前出口仍处于景气周期,但下一阶段的下行风险亦需关注。而政策对此已有充分准备。

  4月30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要求“坚持乘势而上,避免前紧后鬆,切实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将“扩大国内需求”上调至重点工作首位。5月以来,超长期特别国债如期发行,一系列稳地产措施陆续出台,目的都是为了对冲外需放缓风险。

  总体来看,我们对于下一阶段出口走势持谨慎乐观态度。外需仍有望保持韧性,但未来的放缓压力以及贸易保护冲击也不容忽视。中国一方面要继续积极拓展出口市场,不断扩大出口目的地,另一方面要立足国内需求,以稳定内需的积极性、主动性、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的复杂性、严峻性与不确定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