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经济把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九大看点\明明

2024-12-14 05:02:0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扩大内需放在明年重点工作的第一项。

  12月11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宏观政策定调更加积极,财政政策强调增量,“适时降准降息”意味着今年底到明年年初货币政策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这一举措有助于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各类政策加大协同配合力度,把提振消费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对居民收入和物价的关注度提升。

  我们预计明年中国经济将保持实现5%左右的增速,继续环比修复。

  2024年12月11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多项重磅信号,对此我们整理出九大看点:

  一、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前增加了“更加”的表述,延续了本月政治局会议上的提法,表明财政扩张及政策加码的决心和力度,后续财政发力可期。

  根据历年财政决算报告,近年来实际赤字率最高的年份是2023年和2020年,分别为3.8%、3.6%,本次会议上明确提出明年要“提高赤字率”,我们预计2025年财政赤字率有望达到4.0%。

  新增专项债有望达4万亿

  会议还提出“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我们认为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将有所增加,用于两重、两新以及向国有大行注入资本金等。“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意味着明年的新增专项债额度有望达到4万亿以上。

  二、货币政策“适度宽松”,降息降准空间仍存,加强财政与金融的配合。

  自2009年以来,货币政策定调首次由“稳健”转向“适度宽松”,充分展现了货币发力的决心。“适时降准降息”意味着今年底到明年年初货币政策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这一举措有助于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激发市场活力。

  同时,财政金融配合将成为明年宏观政策组合的主旋律。央行将借助买卖国债、买断式逆回购等创新工具支持财政政策发力,通过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支持产业政策发力。

  总的来看,202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宽松货币政策取向,结合此前政治局会议中“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表述,预计政策工具力度相较于2024年可能更为积极。

  三、对居民收入和物价的关注度提升。

  1、更加强调居民收入。“会议指出,明年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同2023年相比,这部分表述是独自成段,并增加了对国际收支和居民收入的表述,体现对居民收入的关注。

  2、对物价的关注变多。“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意味着可能会更多关注PPI(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注重目标引领,着力实现增长稳、就业稳和物价合理回升的优化组合”。

  四、“三驾马车”中,消费将是明年的重要政策抓手。

  2024年年初以来,消费在重要会议通稿中的位置有所前移,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扩大内需放在明年重点工作的第一项,其中大力提振消费放在提高投资效益之前,体现国家层面对消费需求的重视。

  下半年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力度持续加大,对经济基本面起到了较好的稳定作用,本次会议上还提出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我们认为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可能通过提升额度、拓宽使用范围等方式加大对经济的支持力度。

  积极发展银发经济

  此外,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高养老金、提高医保补助、提高生育补贴等政策也有望进一步加码,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将是提振消费的重要方式。

  五、政府和企业投资将更加注重效益,债务问题和产能过剩有望得到缓解。

  预计未来政府投资将更加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等领域发力,减少低效、重复建设,把钱用到刀刃上。

  “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投资有望得到规范,鼓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合理规划产能扩张,避免盲目跟风。

  六、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的背景下,预计后续将进一步推动标志性改革措施加快落地,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持续推出改革举措。国企改革、财税体制改革、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以及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等都将是改革的重点领域。

  七、金融和地产领域风险化解仍将是未来的政策焦点。

  本次会议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涉及房地产市场、城中村改造、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等多个方面。

  具体来看,2024年10月以来,在一系列利好政策出台的背景下,地产销售以及房价均迎来显著改善。考虑到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对经济金融稳定具有重大影响,本次会议继续指出要“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

  我们认为后续有望看到金融、财政等领域的地产支持政策,在房企融资、居民购房、城中村改造等环节给予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例如进一步降低按揭贷款以及公积金贷款利率、加大收储力度、优化房企融资条件等。

  此外,今年以来央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中小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经营情况和风险防范能力,我们认为后续有望看到《金融稳定法》正式稿的最终出台,进一步提升金融体系事前监管、事中监管、事后处置的风险化解能力,更好发挥金融体系支持实体经济的核心职能。

  八、对资本市场关注度大幅提升,首次提及稳住股市。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延续了本月政治局会议的提法,“稳住楼市股市”。此外,本次会议还提到“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壮大耐心资本,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稳住股市、壮大耐心资本、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等表述及后续工作思路凸显出资本市场的重要性。

  九、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

  今年前11个月,中国外贸表现出较强韧性。随着特朗普胜选,2025年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或难避免,稳外贸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发展绿色贸易和数字贸易等外贸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加强服务贸易发展以一定程度对冲货物贸易压力等或是巩固外贸基本盘的关键。

  外资方面,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直接投资账户和证券投资账户的波动性加剧、国际收支口径下阶段性面临资本外流压力。基于应对上一轮中美贸易冲突的经验,在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大的情况下,若吸引和利用外资、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深化等政策持续发力,则仍有望实现直接投资账户和证券投资账户的资本外流压力的相对可控。因此,后续仍需多措并举以深化外商投资相关机制改革,持续完善营商环境,实现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好外资。

  (作者为中信証券首席经济学家)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