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智方便”平台已成为香港智慧城市的核心设施之一,市民可以快速处理车辆牌照续期、税务管理等事务。
在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数据被誉为新时代的石油,是智慧城市运作的新能源,为现代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核心动力。上月3日,特区政府数字政策办公室(数字办)推出了“数据治理专题网页”,此举展现出特区政府希望推动数据治理进步的努力,并为市民与业界提供了解和应用数据治理的窗口。
专题网页涵盖三项指导性《数据治理原则》及相关策略、指引与技术标准,集中介绍政府数据治理政策及其实践目标。本文也将探讨专题网页所展示的数据治理政策如何提升数据的使用与保存,改善市民生活,并为业界提供发展机遇。
作为一名观察者,笔者认为数据治理不仅提升了数据安全和管理效率,还在日常生活及业界发展层面带来了诸多潜在的机遇与益处。作为市民或业界持份者,都有必要了解这些政策的影响。例如,市民能够通过更便捷安全的数码服务,提高生活品质;企业则可利用开放的数据资源,开发创新产品和服务,抓住新的商业机遇。
数据治理发展的背景
第一,香港特区政府积极布局。2023年12月,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发布了《香港促进数据流通及保障数据安全的政策宣言》,将数据治理提升至政策核心。2024年7月数字办成立后,随即推出“数据治理专页”,阐述指导原则与工作目标,展示了推进数据驱动发展的决心。
数据治理涵盖数据整合、应用、开放、共享、安全、基础设施及产业规划等多个方面。笔者观察到,特区政府通过政策、法例及技术标准的多轨策略,逐步构建适合本地特点的数据治理框架,促进数据的高效流通与应用。这一过程既需要全面的政策指引,也需要技术层面的支持,以确保整体框架的有效实施。
第二,数据治理的核心原则与工作目标。根据数字办的规划,数据治理围绕三大指导性原则展开:1)符合法规并保障私隐:强调在数据开放共享和应用中遵循法律规范,并保障个人资料私隐。这不仅能提高市民对政府数据使用的信任,也为相关技术创新提供了稳固的基础。2)兼顾数据安全:确保数据内容及应用的安全性,通过加密技术、访问控制及其他手段,防止数据洩露或未经授权的使用。3)分类治理,平衡开放与保护:针对不同类别数据采取适合的治理方法,例如对敏感数据加强保护,而对公共数据则推动开放。
此外,政府还提出了几项重要的数据治理目标,包括:1)制定与优化政策:通过定期更新政策框架,确保治理体系能够适应技术和社会的快速变化。2)建设基础设施:如建立高效的数据共享平台,为公共数据的使用创造条件。3)提升数据品质:统一数据标准,减少因数据质量问题带来的误差和成本。4)促进跨领域协作:特别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通过协同合作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数据治理与公众的关联
首先,便捷服务提升生活效率。在数据治理的支撑下,市民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例如,“智方便”平台已成为香港智慧城市的核心设施之一。通过其可靠身份认证功能,市民可以快速处理车辆牌照续期、税务管理等事务。相比以往繁琐的流程,如今只需几分钟即可完成操作,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随着数据治理的不断完善,市民将能享受更多便捷的数字服务。例如,特区政府正计划进一步整合部门服务,实现“一网通办”,让市民无需重复提供个人资料。此外,特区政府正建立“数码企业身份”平台,以促进和便利企业使用“政府对企业”及“企业对企业”的电子服务,提升商业操作的效率。
其次,坚实保障数据安全。数据安全是市民使用数字服务的关注重点。特区政府推出了多项资讯科技保安政策,并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测试与模拟演练,以提高防护能力。例如,2024年11月举办的实景网络攻防演练,不仅检验了现有系统的安全性,也提高了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这些努力为数字政府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在教育层面,特区政府还计划加强市民对网络安全的意识。例如,通过公众宣传及学校教育,让更多人了解如何保护自己的数据安全,从而更安心地使用数字服务。
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再次,开放数据推动创新。笔者认为,智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数据治理的支撑。特区政府已开放超过5400个数据集,并推出“空间数据共享平台”,为公众和企业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这些数据不仅促进了技术创新,还在交通、医疗及环境保护等领域带来了实际应用。
例如,在交通领域,开放数据帮助智能应用的开发,规划最佳出行路线,有效缓解城市拥堵;在医疗领域,匿名化数据为疾病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在环境保护领域,数据共享促进了智能空气监测和水资源管理技术的发展。
最后,实例应用改善生活。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可以探索一些具体的应用来体现数据治理的价值。例如:1)智慧社区:利用数据分析优化资源分配,例如垃圾回收、能耗管理等,提升社区的运行效率和居民生活品质。2)智慧教育:通过数据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为教师提供更个性化的教学支持,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3)公共安全:结合影像分析和数据分析,提升城市的应急管理能力,加强对潜在风险的预测和防范,保障市民的安全。
上述应用建议可以充分利用数据治理带来的优势,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围绕数据治理的产业机遇
一是促进数据跨境流动。随着香港与内地的合作正逐步加深,例如《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香港)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标准合同》的推出,为企业在大湾区内的业务拓展提供了便利。这样的政策不仅促进了区域内的经济合作,也为数据驱动的创新提供了土壤。
二是强化数据基础设施。自2020年起,香港已陆续建设多项数字基础设施,加强各局与各部门分享其收集的非个人数据,推行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项目,驱动更多数字政府服务的提供。这些基础设施包括:
1)新一代政府云端基础设施:提升了政府部门的云服务能力,优化内部数据管理和服务提供,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间接为企业和市民带来便利。
2)大数据分析平台:提供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辅助决策制定,支持各局与各部门推行大数据分析项目,发掘数据价值。
3)共用区块链平台:保障数据的安全与可信,促进各部门之间高效合作,支持跨部门数据共享和应用。
4)数码高速公路:提升数据传输效率,支持高频率、大规模数据交换,加强各部门间的信息互联互通。
5)授权数据交换闸:加强各局与各部门分享其收集的非个人数据,推动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项目,驱动更多数字政府服务的提供。
以上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大提升了数据的流通效率和应用价值,促进了更多创新服务的开发与提供。
三是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机遇。《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发展纲要》中提到的跨境数据流动措施,将为科研数据的共享与互认创造新的契机。笔者认为,这些举措不仅能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还能巩固香港作为国际数据枢纽的地位。
数据治理的制度保障
特区政府及相关机构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技术标准,例如《政府资讯科技保安政策及指引》、《开发及使用人工智能道德标准指引》、《人工智能(AI):个人资料保障模范框架》、《人工智能道德框架》、《电子政府互用架构》,以及《共通中文界面》等文件,为业界提供了明确指导,也进一步保障了数据安全与个人隐私。
笔者认为,上述政策和标准的出台,为香港数据治理的持续进步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通过与业界的合作,香港在数据治理和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数据治理专题网页”的推出不仅展现了特区政府的远见,还为香港在数据治理与智慧城市建设领域树立了典范。笔者呼吁市民积极参与数字服务,享受数据治理带来的便利;企业则应把握机遇,积极参与数据共享与创新,与政府携手推动香港向“国际数据港”迈进。(作者为香港创科发展协会创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