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共创共享/民企创业艰辛 机遇同行\戈 峻

2025-04-28 05:02:0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笔者近期在成都举行了一场演讲,这个曾经被喻为“难于上青天”的城市,现在已是交通四通八达,体现了成都人“开山劈路”的创造力和执行力。最近一段时间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很多企业家不知何去何从,甚至可能感到前方已无路,但是只要有信心,蜀道虽难走,总能上青天。

  有人说今年是中国的“国运年”,人工智能(AI)及机器人的出圈爆火,国家对民营经济的一系列扶持政策,民企的春天要来了。不过,政策落地要时间,国际贸易又一下子风云变色,就如同春天中忽然而至的冷空气,让人感到寒意。这时候我就会想到当年的一个大胆决定。

  廿多年前,老东家英特尔计划扩大投资,建设更大规模的芯片厂,笔者与团队考察了8个国家的10个城市,最终决定“首选成都”。记得当时领导看到的是一个没有IT产业基础,甚至连星巴克都没有的地方,还以为我疯了。是的,那时候人人都觉得投资成都是难路死路,但我与团队看到的恰恰是成都的区域影响力和政策优势,是项目长远价值和历史意义。

  记得当时筹备项目落地,成都的领导一点不含糊,“你只管开口,我来开路”。就这样,政策来了,上下游产业来了,连星巴克都来了。说明很多时候以为眼前无路,但只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相信自己的判断,我们便要勇于开路,将死路踏出一条精彩活路。

  过去常说“不撞南墙不回头”,而今天很多企业面对的这堵墙不单是“南墙”,更是“难墙”,不过就算是难墙也不一定牢不可破,前提是在撞上去之前,一定要先仔细看看墙上是不是已经出现一个小切口,这个小切口就是值得一而再,再而三撞上去的关键点,或者一次两次甚至三次都未必撞得破,但只要不放弃多撞几下,就能撞出一条新路。

  要发现这个小切口,首先要做的就是“睁开眼睛”,多看几眼这面难墙,其痛点在哪?阻碍的是什么?诚如此前所说,面对贸易新形势,换市场是否就是小切口?或者升级转型才是小切口?面对内需不足,发掘新的应用场景是否小切口?AI赋能是否小切口?要知道的是,在难墙面前,有人看到的是行业末路,但看到小切口的话,撞出来的可能是一条巨大机遇的新路。

  只要有信心 路在脚下

  或者有人又会再说,找小切口何尝不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是的,但同时也要相信,坚定不懈地寻找小切口的绝不止自己一人,如果一双眼睛难找,两双眼睛又如何?将同样想撞出新路的伙伴集结起来,整合优势,集腋成裘的话,一个人的力量难以撞倒的难墙,在众人的力量下可能是一推即倒的纸墙。

  可以说,从“无路之处,踏出活路”,体现的是从0到1的企业家不屈不挠的开拓精神;“行至末路,撞出新路”,就是从-1到1的逆境崛起,绝地反击的勇气和智慧;而聚沙成塔,集合力量,则是让1+1大于2的开路利器。

  2013年6月,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反复播放着一句口号“Chengdu,Can do(成都,都成)”,让成都这座城市走向了世界舞台。其实这句话最早是出现在英特尔成都基地的文化墙上,也恰好说明了只要有信心,相信“路在脚下”,蜀道虽难走,总能上青天。今日也以此勉励我们中国民营企业家,China,Can do!中国,都成!

  (作者为天九企服董事长兼CEO)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