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港股 > 正文

工银智评/应对关税摩擦 中国外贸趋多元化

2025-03-20 05:02:1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呈现“总量高增,结构上扩展”的特征,2024年中国出口金额为2001年的13.4倍,贸易差额更达2001年的44倍。而结构方面,中国与不少国家建立新的贸易关系,包括拓展了28个出口目的地,新签订23份自由贸易协定(FTA),涵盖新西兰、韩国、瑞士、澳洲等发达国家,以及智利、秘鲁、柬埔寨、毛里求斯等新兴市场国家。部分FTA在近年得到深化,例如中国─新加坡、中国─新西兰、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升级版等。中国现有贸易伙伴的贸易规模亦不断上升,对美欧出口占比先升后降,对东盟、南亚、中东、非洲等市场的出口占比提升。

  参考以往“特朗普1.0”对华关税政策呈现“先轻后重、分步加征、税率超调”几个特征。从时间上看,2018年上半年以局部加征关税为主,2018年7至9月大幅度加征关税;2019年6至9月关税摩擦进一步升级,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前美国对中国平均税率已由3.1%大幅抬升至21%。具体包括:清单1(340亿美元)以机械、电子产品、运输设备为主;清单2(160亿美元)进一步将化工行业纳入;清单3(2000亿美元)将加征关税商品自资本品扩大至农林产品、金属、纺织品等消费品并大幅增加应税化工品种类;清单4A(1200亿美元)是对清单3在农产品、金属、纺织品领域的进一步深化。中美于2020年初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后,美国降低清单4A税率并取消对清单4B商品加征关税计划,对中国平均税率略微降至19.3%。

  中国商品出口的国别结构近年变得更加多元化,至2024年,受关税摩擦、俄乌冲突后产业链重组、欧盟内需疲软等国际市场因素影响,中国对欧美出口依赖度显著下降,但仍为核心出口市场,合计占比超过30%。另一方面,受区域产业合作提速,尤其是2022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通过降低双边关税、简化通关手续、区域内原产地累积规则降低贸易壁垒等有利因素带动,东盟出口份额显著提升,2024年占比超过16%。

  新兴市场份额提升 降出口集中度

  值得留意的是,拉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等新兴市场对扩大中国出口、降低出口集中度有重要意义,例如巴西对中国“新三样”(即太阳能面板、锂电池和光伏产品)需求增加,“一带一路”倡议落地亦推动中国对非洲、中东等新兴市场的工业制成品(如机电、纺织等)出口的增长。随着贸易网络集中度逐步减低,发达国家贸易占比下降、新兴市场份额上升,相信有助减低关税摩擦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东南亚研究中心)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