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及苏彝士两大运河都是国际主要贸易航道的必经之路,要绕过路程大增风险也更高。但近年两大运河均受到各种不利因素影响,成了航运瓶颈。第一是两河流量趋于设计极限,每造成塞船,要长时间轮候。第二是地缘政治问题,如巴河最近受美国收回威胁,而苏河早受海盗及胡塞武装攻击商船影响。还有气候及意外等其他问题,如巴河便因枯水而妨碍通航,因此早有不少替代构思。
中国近年已开始拓展其他新航运方式,当中有两项可起到至少部分替代两大运河的作用。这就是北冰洋航道和中南美洲的两洋铁路。巴拿马运河早有尼加拉瓜及哥伦比亚运河的替代构思,但工程浩大投资偏高,还涉及环保及国际纷争等不利因素,故实际可行性看来不大。几年前曾传闻有中企投资尼河,最后却不了了之。
最近由于美国威胁,一些其他方案均引来更多注意,而这些都可称为两洋铁路:即连通大西洋及太平洋者。其中一项在墨西哥,位于南部的地峡部位,政府有意推动开发。另一项是巴西秘鲁铁道,连接刚启用不久的由中国建造的秘鲁钱凯港。月前中国曾派专门代表团到巴西探讨建设事宜。此铁道对中国巴西贸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实两洋铁道还有更多选项,可服务更多国家。
有两条线路尤其值得注意:一是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线;二是乌拉圭、阿根廷及智利线。而在中美洲地峡如危地马拉等国家可建两洋铁道,效益或更佳。对于中南美洲的两洋铁路中国应积极参与,对发展与当地经贸交流及抵抗美国霸凌均有重大意义。中国的技术、财力及人力将可令建设更有把握取得成功,且收益更佳。
中俄合拓北冰洋航道
另一新航道项目是中俄合作开拓北冰洋航道,连接中国东岸及北欧。这条冰上丝路的开发已有初步成果。最先于2013年中国首艘商船由大连驶抵欧洲,到2023年上海与圣彼得堡已有定期航班。去年又开通了北极快线一号:由中国到俄国阿尔格尔斯克港,再以铁道连接莫斯科。由此可见航道已初步形成,今后随设施完善化及市场需求增加,运量将可稳步上升。去年末中国海警船队首次进入北冰洋与俄国船队联合巡航,显示双方有意加强航道保安及保障。之前已有双方海警船队及舰队在北太平洋联合巡逻,保障由中国可经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
此外,船队建设也在进行中,冰海航运必须有Arc7型北极级标准。中国已为希腊船公司建成全球首隻北极级油轮,又将与俄国合建五艘北极级货箱船。此类船只均具双向破冰功能。中俄合建的乃北冰洋西北线,如美加有意也可与华合建东北线直达纽约或加东地区,但看来政治问题将成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