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施维雄。(大公文汇全媒体资料图)
全国政协委员施维雄表示,今日(8日)上午听取了栗战书委员长、周强院长、张军检察长所做的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所做的努力、结出的成果、提供的保障,对国家和人民而言是非常有益的,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思想的生动实践。
施维雄称,作为一名来自香港特区、来自制造业界的全国政协委员,他深刻领悟到,加强法治就是最好的良政善治。对于推进港澳全面回归,对于稳企、安商以及保就业、保民生等方面,法治是最有力的、最有成效的。他具体有几点建议。
一是法治协助香港特区重回正轨,建议相关制度和实践加快落实。2021年,全国人大依法修订了香港特区《基本法》的附件一和附件二,完善了香港特区选举委员会、立法会、行政长官的选举制度。“法治”二字重千钧,从根本上让“爱国者治港”稳稳落地,一举扭转了因修例风波而产生的诸多问题,让香港社会重回正轨。
施维雄认为,“一国两制”制度必须得到强化,才能行稳致远;要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特区必须融入国家大局。对此,“法治”一定是最有力的抓手、最坚强的后盾。所以他提出两点建议。首先,在涉港、涉人权等方面,建议主动谋划好有针对性的法治武器,开展坚决的斗争;同时,通过法治,争取更多人、更多团体、更多国家和地区支持中国的立场。其次,通过法治,加快中央依据《宪法》和《基本法》对特区行使真正全面的管治权。尤其在国家安全、选举制度等涉及大是大非的方面,建议加快法治进程,尽快落实各项制度,做成板上钉钉,做稳百年大计。
二是法治创新,这是稳企安商以及保就业保民生的最有力武器。施维雄指,这两三年,国家在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效率更高、保障更精准、制度更全面。尤其看到了是中国法治在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保护企业权益在国内和国外不受侵害、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所做的努力。依法保护企业,就是依法保住就业,背后就是保护好亿万个家庭的饭碗和民生。
施维雄强调,尤其是“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这是中国法治的创新和最接地气的保障。这项改革,区分了故意违法还是无意违法,区分了严重违法还是轻微违法。对于无意违法和轻微违法,建立了第三方评估机制,督促企业限期依法整改,再确定是否起诉。显然,这就是真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他建议,这项改革一定要尽快从试点走向全国的全面铺开。
此外,施维雄还建议,诸如《反外国制裁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领域的法律已陆续制定或不断完善;同时也要意识到,国内外经济形势瞬息万变。对此他作出的建议是,相关法治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要不断加速,要与时俱进,不要“一本经书读到老”,这样才能建立和优化真正的法制化营商环境。
“接下来,本人期望企业不要区分国企、民企、内企、外企、大企业、中小微企业,各类市场主体都能获得同等的司法保护,中国经济才能在“第二个一百年”征程激发出强大的内生发展动力。同时,围绕知识产权、数字经济、研发创新、金融安全、正当竞争等方面,相关的法治进程不断加快。”施维雄说。
三是建议以粤港澳大湾区为试点,探索法治融合实践。法治融合实践,事实上已在大湾区内开展。内地的法律制度和港澳特区的法律制度区别很大,一个是成文法系,另一个是判例法系。施维雄建议,基于“一国两制”制度的法治融合实践,应著眼于保护两个法系内的人们和市场主体,都得到更充足的法治保障。例如,两个法系在刑事制度方面相差甚远,但在民法制度方面有很多共同点,这正是中国法则和港澳法则可以探索衔接、探索融合的地方。
施维雄还建议,围绕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法治融合实践需要在就业、创业、生活、婚姻和妇女儿童权益、市场主体设立、公平竞争、清算破产、涉企仲裁等方面加快法治融合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