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霍英东是热爱体育的著名爱国商人、爸爸霍震霆在国际奥委会身居要职,霍启刚自孩童时代就在长辈们的言传身教下成长,他坦言自己最大的幸运不是系出名门,而是从小接触及了解祖国的机会比别人多,希望通过更多更密切的体育交流,让更多香港市民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发展。香港回归祖国25年,他赞扬政府在体育“精英化”上已见成绩,但在“普及化”上不尽如人意,期望新一届政府在体育推广上加大力度,以符合国家推广全民体育的理念。
出生在鼎鼎大名的霍家,或许是人人羨慕的“起跑线”,不过霍启刚的成长历程与普通人没太大分别,小时候会为一两件新玩具兴奋高兴、求学时期在外国以单车代步,到现在成家立室仍是会和家人一起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他认为这些事情对自己来说都是理所当然:“我们家族真的没有什么家训或豪门规矩,跟电视剧中演的不一样,我在外国读书的时候,洗衣服等家务都是自己做,跟普通人差不多。”
爱国爱港精神成重要财富
霍启刚指从爷爷霍英东(右)身上感受到爱国爱乡的精神。(受访者供图)
虽然没有金碧辉煌的物质衬托,不过来自家庭的教育传承却令霍启刚受用一生,他表示从小就得到了很多接触和了解祖国的机会,所培养出的爱国爱港精神才是最重要的财富:“爷爷不是那种喜欢讲大道理的人,他是行动派,例如想你多点运动会突然叫你游一百个塘给他看,又或是找来教练和你打上两三小时的网球,不过见爷爷通常会有新玩具,所以什么辛苦都忘了。从他身上你会感受到爱国爱乡的精神、对家乡的情怀和对体育的热爱,为了协助番禺女足发展兴建了番禺宾馆,为了支持北京首次举办亚运又兴建了贵宾楼饭店,虽然当时我年纪很小,但却有很深印象,我很庆幸自己从小接触祖国的机会就比别人多,当有足够的了解和见识,就自然建立了爱国爱港的精神。”
虽然无缘成为一名运动员,不过家族的传承让霍启刚有了接触体育事务的机会,长久以来的所见所闻更坚定了他要为本地体坛出一分力的志向:“到开始加入体育总会和奥委会,看到很多有心人在以前缺乏资源的时候不求回报地出钱出力,更令我深受感动,有时带团到外地比赛,看到运动员对体育那股很纯粹的热情,里约奥运时还试过和黑妹(叶姵延)一起庆生,这些小事情令我感到香港体坛就好像一个大家庭,很想去贡献自己的力量。”
2008年北京奥运闭幕时,国际奥委会前主席罗格曾说过奥运让中国了解世界,亦令世界了解中国,霍启刚坚信体育有着打破一切隔阂、增进了解及消除误会的力量:“我们可以看到每逢奥运,都有大批香港市民为国家队运动员送上支持和祝福,以及当金牌运动员来港时出现的盛况。我曾经带队去天津参加足球比赛,球员去到当地看到美轮美奂的建设,都会惊叹国家的强大和迅速发展,民族认同感自然油然而生,很多误会往往是源于缺乏了解,而体育正正是最适合的沟通桥梁。”
1997年还在英国读书的霍启刚,特意请假回港庆祝回归,虽然年纪尚小的他未能身在仪式现场,不过和家人透过电视仍能感受到那份激动:“当时场面至今还很难忘,身边的嫲嫲特别感动,爷爷在回归前无论政治和生意上都受到了很多打压,回归后总算可以松一口气,那时候的感动亦坚定了自己毕业后要回国发展的意向。”毕业回港后霍启刚更特意到清华大学进修,在北京生活的半年令他了解到香港未来背靠祖国的机遇:“当时是我第一次在内地生活这么久,2001年申奥成功时我甚至特地去了天安门感受气氛,那种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至今仍然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回归25年祖国和香港未来的联系只会愈来愈密不可分,我很庆幸自己有这样的一段时光,为我在贡献国家及香港时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希望子女打好中文基础
霍启刚希望子女能在多方尝试下找到自己的兴趣。
从当年的豪门公子到现在的豪门父亲,霍启刚与“跳水王后”郭晶晶组成了令人羨慕的一家五口模范家庭。
虽然事业、公职及议员身份令霍启刚忙得不可开交,不过他仍坚持每星期都花上一定时间陪伴三名子女,去游水、踩单车或是到郊外享受天伦之乐,而每逢周末更坚持三代同堂一起午膳。霍启刚表示,太太郭晶晶最喜欢这段时光,“她从小到大都要训练,所以特别享受和家人一起的时间,她亦会亲手照顾孩子的起居生活,希望子女在浓厚的家庭温暖中成长。”
霍启刚希望子女可以打好中文根基,8岁长子亦在本地传统学校就读,而对于子女未来发展则没有什么限制,他说:“像我小时候父母也很愿意放手让我多作尝试,我亦希望子女在多方尝试下找到自己的兴趣,像大儿子剑击玩得不错,我们也会很支持他。”作为体育世家当然少不了传授奥运精神,欣赏奥运比赛更成为了霍启刚和子女们重要的亲子活动:“除了欣赏精彩的比赛,更希望他们感受到运动员的精神,会一边看一边向他们讲解,又会给他们看太太以前的‘威水史’,借此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奥运精神。”
期望体育能更普及化
香港运动员在去年东京奥运成绩骄人,令人振奋,不过另一方面本地体坛却因疫情受到严重打击,身为立法会体育、演艺、文化及出版界议员的霍启刚,赞扬政府在体育“精英化”有一定效果,不过在“普及化”上则未能达标,希望新设立的文化、体育及旅游局能够更有效地统筹体育政策,作出更具前瞻性的规划。
霍启刚认为从东京奥运所掀起的运动热潮所见,体育绝不单单是竞技运动,更可以加强社会和谐,是未来香港青年工作的重要一环。政府应改变思维提升本地体育的地位:“政府近年在精英运动的确投放了更多资源,在‘精英化’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普及化’上则未能令人满意,我们眼光不应只放在精英项目争取奖牌上,你看奥运现在也有像滑板等新兴运动,而且大受欢迎,在资源分配上我们是否可以给这些新兴运动发展空间,让更多人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亦希望可以在各个层面上增加与国家的体育交流,更符合国家推广全民体育的理念。”
他亦希望未来政府可以提供更多诱因予商界参与到体育之中:“可以是一些税务上或地价上的优惠,商界更有动力去参与体育设施建设或举办体育活动,这样才可真正推动体育产业,我对新设立的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有很大期望,加上2025年香港有份主办全运会,是推动香港体坛发展的大好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