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马尼拉湾畔绿叶婆娑
邮轮缓缓驶入马尼拉湾,景色依然是那麼美丽,林荫大道後面陌生的新型建筑,现代化了的码头设施,并没有抹掉记忆中的马尼拉。那一次离开马尼拉时,她站在码头边上,目送货船上的那个人,随着马尼拉湾的日落渐渐消失於地平线上。\邓钜川 文、图
东南亚国家除了泰国,菲律宾的海岛应是中国遊客最热门的旅遊地方。景点、距离和性价比都优胜。据说旅遊热点长滩岛(Boracay)已被外国遊客“攻陷”,菲律宾旅遊局早前宣布封岛一年,进行环保整治。然而,香港人对旅遊菲国,多数提不起兴趣,相信是源於多年前在马尼拉的香港人质被杀害事件,到现在仍然心有馀悸。
二○一○年八月二十三日上午,一辆旅遊观光客车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遭劫持,车上有二十五名乘客,其中二十一人为香港遊客。菲律宾特警与劫匪对峙约十小时後,对被劫大巴发起强攻,儘管劫匪被击毙,但同时导致八名香港人质身亡。港府随即宣布对菲律宾实行黑色旅遊警告。双方就事件交涉多时,在中国政府敦促和特区政府积极跟进下,菲律宾马尼拉市议会终於通过决议案,对当时造成八名港人死亡的人质事件,向香港特区政府以及受害者家属由衷致歉,期望获得港人接受和谅解,修复与香港关係。
早前,趁旅行社淡季卖货尾,以非常优惠的价格购买菲律宾马尼拉和苏碧湾两地遊的船票,从深圳出发。
各类声音“合奏”
马尼拉位於吕宋岛西岸,近马尼拉湾,是一座新旧交错、东西文化交融的城市。由於受西班牙统治三百年之久,所以颇具西欧情调,是亚洲最欧化的城市,也被称为“亚洲的纽约”。然而一谈到马尼拉,许多人脑海裏马上浮现“恐怖之城”的印象。的确,自从一九八四年阿奎诺遭到暗杀之後,这个城市在政治上几无一天安宁。近年菲政府竭力改变国家形象,铁腕整顿治安问题,情况已明显改善。但贫富差距非常悬殊,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旁,就是堪称亚洲之最的贫民窟,加上盘据南部的恐怖分子,实在是菲律宾一大隐患。
走在马尼拉的街头,呼啸而过的吉普车、灰蒙蒙的天空、刺耳的喇叭声,以及童稚的叫卖声,对於初次造访马尼拉的观光客而言,通常无法忍受这无休无止的吵杂声。然而对有些人而言,或许这份喧嚣正是马尼拉迷人之处。
马尼拉的建筑充满殖民色彩,有十六世纪西班牙殖民时代建造的城堡,以及美式建筑等等,蔚为奇观。菲律宾先後被西班牙和美国统治,所以,老一辈多懂西班牙语,现在,英语和本土语“他加禄”是菲律宾通用语言。
马尼拉码头虽然新建了一些现代化设备,基本方位没有太大改变,依稀记得从船边走出闸口的方向。我没有参加船上的岸上观光遊,事前做了一些功课以及凭过去的记忆,决定自由行。
甫步出闸口,计程车司机一拥而上,举步维艰地走过百多米的路,才摆脱司机们的“木人巷”。著名的黎刹公园近在咫尺,位於市中心的罗哈斯大道旁,面对马尼拉湾。公园规模宏大,景色优美,绿树成荫。傍晚时分,金光闪闪的海面映照着岸边的婆娑树影,诗情画意,令人陶醉其间。黎刹公园是为纪念反殖民统治鬥争的民族英雄黎刹而建。
穿过黎刹公园,沿着马尼拉湾畔一直步行,约一句鐘可达SM Mall of Asia,有说是亚洲最大的百货商场。马尼拉湾畔,林荫大道上有一列白色建筑物,守卫森严,每隔二十米就有一个卫兵站岗,行人通道上还有人巡逻。我不知就裏,拿着一个乾椰子在路边拍了一张照片,迅即被两名穿着制服的人制止,并强行命我将照片删掉。回头看清楚,原来是美国大使馆。霸道!
我对逛商场没有兴趣,截了一部计程车往国家博物馆,马尼拉的司机对遊客一般不按錶收费,议价100披索(约15港元),约七公里路程,不算宰客了。码头闸口外的司机,开口就是1000披索。
碰巧国家博物馆周一不开放,我们转往王城(Intramuros)的圣地牙哥城堡(Fort Santiago)。它是古代的王城,一五九○年西班牙总督圣地牙哥将原本用木栅栏围成的城寨改建成石城堡,城墙外有护城河,厚达十米的城墙上筑有塔楼,并设有炮台架,城堡内的黎刹纪念馆是两层西班牙式的建筑,陈列着他生前的资料和文献。这裏曾经囚禁无数的菲律宾爱国者,包括民族英雄黎刹,被囚人士一个个在昏暗的囚室裏被折磨死去。
天主教堂林立
菲律宾全国各地散布着众多的天主教堂,被称为东方的梵蒂冈。位於马尼拉市中心的圣奥古斯丁教堂,经历地震、颱风和战火的洗礼,仍然屹立不倒,堪称奇迹。教堂收藏了菲律宾、西班牙等国的珍贵艺术品,也是一座博物馆。绝大部分马尼拉市民都信奉天主教,弥撒日的教堂通常挤得水泄不通,迟到的只好站在礼堂外祷告。
马尼拉的唐人街出名的髒乱差,赌档、按摩店或明或暗的存在,低档旅店、杂货舖、唐人餐馆林立,以前进去过一次。唐人街附近的Santa Cruz因为一位福建朋友在那裏开餐馆,当年船到埠时经常去喝酒吃饭,老闆非常热情,还邀请我们几个香港船员到他家作客。虽说是大饭店老闆,住的是大豪宅,饭菜却十分简单,体现出华侨的俭樸作风。这一次到马尼拉,我曾打算拜访他,但相隔数十年,地址也有些模糊了。邮轮上的菲律宾籍船员说那裏治安不靖,曾发生过遊客被劫,建议我没有当地人陪同下不要去,我就打消了探访的念头。记得那些年,我经常一个人独来独往,从未遇过什麼情况,马科斯年代,马尼拉是比较太平的。
当年有一水船,在马尼拉停留一个多星期,护士女友带我去碧瑶遊玩,为了省钱,我们选择乘搭长途汽车。如果搭内陆飞机,航程只需三十分鐘,汽车就要六个小时,价钱则相差二十倍。残旧的中巴驶过崎岖山径、乡间泥路,沿途看到不少残破不堪的农舍,以及衣衫褴褛的农村小孩。中途在一处乡镇停车休息兼吃午饭,我窥见饭店的厨房满布“小强”(蟑螂),老鼠肆无忌惮的到处乱窜,此情此景,大部分乘客视若无睹的在享受廉价美食,我和女友宁愿吃随身带来的饼乾充饥。一路沙尘滚滚,到达目的地时已灰头灰脸。
碧瑶,似乎是另一个世界,这裏少见破房,绿树林荫中点缀着漂亮的西班牙式别墅。风景优美、气候凉爽,平均气温18℃。碧瑶地势较高,海拔1450米,是菲律宾富人的避暑胜地。地处终年火炉般的国度,这裏可称世外桃源。人们通常用两句话来概括对碧瑶的观感:到菲律宾来没有去过碧瑶,就不算真正到了菲律宾。
贫富区域毗邻
马尼拉的贫民区不像别的国家,例如南非那样,贫民区和中产阶级或富人区是清清楚楚地分开的。马尼拉的高楼大厦或宏伟的教堂旁边就有破败不堪的穷人平房,好像鲍参翅肚中间摆上一碟腥臭的鹹鱼,令人莫名其妙,或许有人认为这也是一道风景线。
我走进一条颇有年份的石板路,两边是残破的一层高的平房,许多在屋顶上用木板或铁皮加建上盖,摇摇欲坠。小孩子在马路边玩耍,让我看到了在香港早已“失传”的橡筋绳遊戏,妇女在地板上洗擦衣服,男人抽烟聊天,无所事事。
贫民区卫生很差,路面布满垃圾。树荫下,许多人用纸皮或报纸垫在地上睡觉。我看到一条毛虫在一个男子的裸背上爬行,该人仍然呼呼大睡,大概习以为常了。对面的高级写字楼的空调主机架在墙边,不断喷出热气,人们若无其事。
我想起一套日本电影《天国与地狱》。住在山脚木屋的绑匪天天看着山上的豪华别墅,心理很不平衡,於是动了歪心,绑架屋主的儿子。後来弄清楚原来绑错了人,绑架了司机的儿子。绑匪却坚持要对方付同样数额的赎金,如果不付,就杀死孩子。司机在一个鲜活的生命和一笔巨款之间选择了後者,意味着人性的丧失。写这些东西似乎是有点离题了,但我想起了一个问题。天国与地狱近在咫尺,却各不相干,和平共处。是乐天安命,还是深藏危机?带着不解的疑问,冒着火毒的阳光,步行回船,结束一天马尼拉自由行。那些年,我是经常步行的,打的是奢侈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