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电影 > 正文

《巴黎众色相》爱欲望中寻自我

2018-06-07 17:13:00大公网 作者:行光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伊莎贝表面上情场得意,心里其实得不到满足

说到近二三十年来为香港观众熟知的法国女星,茱丽叶庇洛仙(Juliette Binoche)一定佔上一席位。由奇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的《蓝白红三部曲之蓝》(Three Colors: Blue)、荷里活制作的《布拉格之恋》(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及《别问我是谁》(The English Patient),到近年的科幻话题作《攻壳机动队》(Ghost in the Shell),她的戏路十分宽广,最文艺到最商业的作品都有她的身影。茱丽叶庇洛仙的最新作品则是《巴黎众色相》(Let the Sunshine In)。

其新作除了让人想起她第一部在香港公映的作品《情陷夜巴黎》(Rendez-vous)外,也是电影文学改编史上一个有趣的例子。

《巴黎众色相》的情节十分简单,茱丽叶庇洛仙扮演的离婚妈妈伊莎贝(Isabelle)独住在巴黎,表面上是情场老手,周旋在已婚银行家、剧场演员等数个男人之间。她在离离合合的男女关系间纠缠不清,同时又想追求真爱,但更大的问题应是追求自我。

床戏角力

电影一开始就是一场性戏,已经年过五十的庇洛仙没有三十多年前《情陷夜巴黎》中那样的大胆演出,但导演还是把睡床上的男女角力细緻呈现。接着下来,整部电影就是她和不同男人间的调情、谈情。但这些谈情说爱和《情陷夜巴黎》那种年轻激情,自然有所不同,一方面戏中出现的角色都是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爱情还夹杂着种种的家庭、友情、生意、算计在背后,而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要表现的重点是男女之间的情话、对话,多过男女关系本身。

《巴黎众色相》的“原著”是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的《恋人絮语》,这本书也是一个传奇。这位法国批评家曾经开过一个关于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少年维特的烦恼》(The Sorrows of Young Werther)的讲座,本来的计划是会推出一本讨论《少》书语言的后设作品,结果出来的却是一本以爱情的论述及情话为主题的作品。全书的内容都是一些关于恋爱的片段(所谓的絮语),偶而在回应《少年维特的烦恼》,并不构成一个“故事”,如何改编成为一部剧情片?是一个很有趣的挑战。

类似的改编,最接近的例子,可能是活地亚伦(Woody Allen)早年改编《所有你想知道但不敢问的性问题》(Everything You Always Wanted to Know About Sex But Were Afraid to Ask)一书而成的《爱慾奇谭》,把几个关于性的冷知识,用各种电影类型(主要是科幻)包装成喜剧呈现。相对于“科普”类型的《爱慾奇谭》,《恋人絮语》探讨的是男女之间精神层面的互动,而导演克丽雅丹妮(Claire Denis)的改编策略,有别于活地亚伦的谐仿类型片,走的是很正统的文艺路线。

对爱质疑

这部电影从女主角的视点出发,她不断地和一个个不同的男人对话、交往,偶而交杂着工作和生活的点滴。这种“口水多过茶”的情节,很自然地令人想到已故的法国导演伊力卢马(Eric Rohmer)。他的作品也总是充满了这样的情节,以及不确定的情感关系。《巴黎众色相》和伊力卢马作品的最大分别,可能就在于伊力卢马电影中的暧昧氛围,是来自角色间情感的试探和不安,而《巴》片对白中透出的,更多是对“爱”本身的质疑和不安,是女主角个人的问题,多于男女关系问题。

当然,还有一个更明显的分别是,伊力卢马的作品几十年来少有“床戏”,而《巴》片却要庇洛仙像三十年前那样袒胸露乳,而非单单用语言和男角沟通。这部电影找来众多男星为女主角抬轿,其中压轴的是谢勒迪柏度(Gerard Depardieu)。两人对话的场面,倒让笔者想起迪柏度年轻时演出过的奇片《货车》(The Lorry),全片就是他和女主角兼编剧导演杜哈丝(Duras)的对谈。如果由杜哈丝把《恋人絮语》搬上银幕,会是怎样的一部电影呢?当然,杜哈丝本人也是小说家,就算依然在世,也应该不会有兴趣拍其他人写的文字。

责任编辑: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