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电影 > 正文

《鎌仓物语》情之所系

2018-06-11 17:45:02大公网 作者:行光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正和(左)赴黄泉寻妻

讲起日本鎌仓这个地方,总是离不开“旅游城市”这个印象。文人雅士聚居的海边小城,由《晚春》、《麦秋》、《山之音》等电影里的描画,到漫画《男儿当入樽》的舞台,至少在海外游客眼中,这个城市是阳光正向的动漫电影朝圣地,和灵异故事的关系不大,起码不像京都那样有什么百鬼夜行的千年传说。不过,山崎贵导演的新片《鎌仓物语》似乎要打破这个刻板印象,为观众提供一个异色的“鎌仓灵异物语”。

《鎌仓物语》的故事由推理小说家一色正和与小他十多年的妻子亚纪子展开新婚生活开始;由东京嫁到鎌仓的亚纪子,发现这里是个人与妖怪、幽灵、神仙共存的地方,她不断遇到意想不到的奇事,例如,人鬼妖都可以逛的夜市,四处出没的河童、贫乏神等等的灵界生活,还有可以申请特别服务的死神,人食了会灵体分离的蘑菇,诸如此类。

在这里长大的正和,虽然和妻子恩爱,却对婚姻和爱情抱着怀疑的态度,这和他童年的某个经历有关。有一天,亚纪子突然消失。追寻之下,正和发现亚纪子的肉身不知所终,灵魂则被死神带走。为了救回爱妻,正和根据神秘作家的遗稿,孤身前往黄泉国度……

黄泉寻妻

听起来像是希腊神话中奥菲斯黄泉寻妻故事的东方变奏,《鎌仓物语》其实是延续导演山崎贵小人物人情故事的系谱,可视为他的成名作《三丁目之黄昏》的外一章,讲小人物之间的亲情、爱情,以至关爱身边弱小之情。只不过,故事的舞台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都会东京,搬到去小城鎌仓。

电影中的鎌仓好像是个偏远的城镇,但其实它离东京不远,在四五十年代的小津电影之中,那些家住鎌仓的男女已是每天坐电车往返东京上班的。刻意强调这个城市的“偏远”,或多或少是要营造电影的“灵异”气氛吧。另一方面,电影也活用了这个城市的特色,诸如海边的风景,和民居擦身而过的“江之电”列车,都一一编排在剧情之中。

《鎌仓物语》和《三丁目之黄昏》两片都是改编自西岸良平的同名漫画,两部漫画都是连载数以十年计的长寿作品,《鎌仓物语》更是得到日本漫画家协会大奖的名作。不过,华语世界对这部作品的所知很有限,这部漫画曾有过东立出版社的译本,名为《侦探急转弯》,不过据说反应极为冷淡。原因应该是,这是一部“青年漫画”的作品,画风质朴线条简单,和多数读者追求的“靓”背道而驰。其内容也是用侦探故事包装的民俗学典故,有点像是大人家常版的《鬼太郎》,没有曲折起伏的故事,所以不受注目。

满天神佛

《鎌仓物语》的满天神佛之中,有一些有趣的角色未必来自原着。戏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开朗死神,其设定其实更像是来自高桥留美子漫画《境界的轮回》,例如银色的头发,死神局的组织,诸如此类。而高桥应是日本漫画的成名作者之中,最擅长描绘贫困生活的一位(早在日本泡沫经济年代推出的《相聚一刻》,已经有很多这样的情节)。说起来,贫乏神在《鎌仓物语》之中,也扮演了一个关键角色。

有一个关于电影改编文学的说法是,那些写得很好的经典之作改编成电影,往往不太成功,因为原着的成就限制了改编者,反而那些写得一般的平凡之作,落到好的电影人手中,倒有机会脱胎换骨成为经典。这个说法自然不能一概而论,但放在山崎贵改编西岸良平漫画的例子上,倒也说明一些问题。

西岸的作品都是长年连载的短篇故事,山崎贵的改编却借用了人物和故事大框架的重新创作,反而更容易发挥自己关心的主题,讲自己想讲的故事,大卖小人物互相扶持的庶民剧情节,其中《三丁目之黄昏》系列更是借了当时“昭和热”的东风卖个满堂红。山崎贵其他改编漫画名作的电影如《STANDBYME:多啦A梦》、《寄生兽》,因为原着的结构严密紧凑,改编成电影只能跟着原着走,电影编导可以发挥的空间有限。对爱情和亲情的温暖憧憬,可说是山崎贵作品的母题,几乎贯穿了他所有的作品,由二战题材的《永远的0》、日本企业神话《海贼大亨》,到科幻恐怖的《寄生兽》都有,只不过这些作品的原着主题强烈,感情线只能是旁枝而已。《鎌仓物语》则因为原着结构松散,编导可以随意加入原着里没有的元素来丰富情节,于是把一个民俗神秘风的侦探故事,扭成了一部姻缘千年不断的爱情剧。

责任编辑: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